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时期深圳的“东西北中路”

(2016-08-16 00:47:37)
分类: 探幽深圳
民国时期深圳的“东西北中路” 
 
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除了东莞和中山两市以外,广东省其他地级以上的市下面都辖有区和县(市),以方便管理,深圳也不例外。据悉,深圳市现在下辖十个“区”,其中包括六个行政区,和四个功能区(也就是“新区”)。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可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清末至民国的时候,宝安县(深圳市的前身),其下面也分为不同的区块。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宝安县下面的这些区块并非政府的一级行政机构,也没有设立行政部门和配备公职人员,只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叙述而进行的划分,更多的是体现在口头上。总的来说,大概是相当于现在深圳政府和民间讲的“东部、西部、北部、中部”,不过其所指的具体地方会略有不同。

据1924年的《宝安学会》杂志刊登的一篇由该会会长曾子琴撰写的《我邑公路刍言》记述: “……然县城(南头)与东中西各路之交通,叠岭重峦,羊肠鸟道,非舆骑之可长驱,故异常阻碍。倘东路人士(如布吉、沙湾等乡)欲往南头,则须由广九车至香江,转船至后海。由南头至东路,亦复如是。时间经济,即感不便;转折周多,尤觉其烦。故两地往来,殊形里足……”
 
由上文可见,当时宝安县有“东路、西路、中路”等之分,而且其在文中着重途述了“东路”地区民众前往县城(南头)的不便。
 
同样是在1924年的《宝安学会杂志》中,还刊登有一篇署名“彭龄”的文字,题为《本邑北路风土杂记》,里面提到:“凡众祖(偿)所设瞻学租谷,往时文武学均收,今县属松元厦、大坪,则(新式)学堂毕业者得收,平湖村等,唯旧学得收,(新式学堂)毕业者否。”“……广九铁路平湖站……附近之出产物,本籍人以谷、米、蔗、糖、花生等为最,客籍人以菠萝、沙梨、柿子等为最。”
 
这里则提到了宝安县的“北路”。可见除了前面提到的“东路、西路、中路”之外,当时宝安县还有“北路”之分。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民国时期宝安县辖区分为“东、中、西、北”四路。那么,为什么会没有“南路”呢?这是因为,当时宝安县“东、中、西、北”各路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其与宝安县县城南头的距离和方位来划分的。宝安县(县城南头)南部濒临大海和香港地区,基本没有陆地,所以就没有“南路”了。
 
那么,当时宝安县这“东、中、西、北”四路分别是指哪些区域呢?据了解,当时“东路”包括大鹏、盐田、布吉、沙湾、深圳墟等地;西路包括沙井、松岗、福永、公明、光明等地;北路包括石岩、龙华、观澜、平湖等地;中路则包括县城(南头)、周边区域(现南山区、福田区)、新安、西乡等。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深圳东部地区的龙岗、横岗、坪山、坑梓等地,当时属惠阳县管辖,1958年才划入原宝安县。
 
当时,宝安县(深圳市的前身)最为发达的是“西路”和“中路”,也就是现在宝安区的沙井(叫云霖墟)、福永、松岗、光明、公明等地,以及南头、西乡、新安和南山区、福田区等,而“东路”和“北路”则比较贫困,尤其是“东路”的大鹏、盐田等地。这个经济格局基本上跟现在差不多。
 
 
幽壹
2016年8月4日于深圳
 
注:本微信公号只发幽壹的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幽壹”的微信公号:youciyishuo  ,也可搜索“幽此壹说”。新浪微博:@幽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