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陆河陆丰清朝光绪年间的重要史料:《不自慊斋漫存》

标签:
军事 |
分类: 吾乡吾民 |
一本陆河陆丰清朝光绪年间的重要史料:《不自慊斋漫存》
陆丰县(含陆河)是一个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才从古海丰县分出来的粤东小县贫县,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才只有180年的建县历史,可以说历史非常短暂,没太多的历史积淀。加上地处非繁华要塞之区,历来也不是朝野重点关切的地方,所以也不怎么被外界所关注。因此,关于清朝末年乃至以前历朝历代,陆河陆丰两地的文史资料是较少的,除了个别姓氏族谱、碑刻略有记载之外,基本上甚少有相关的确切文字记述。
令人欣喜的是,有一位于清朝光绪初年担任陆丰县令的官员,后来曾出版一本书,名为《不自慊斋漫存》,内中对陆丰(包含陆河)当时那段历史有不少记载。这名县令叫徐赓陛,先后在广东省的遂溪县(现属湛江)、海康县(即雷州,现属湛江)、陆丰县(现属汕尾)、南海县(现属佛山)四个县做过县令,其为官善于断案,且在处理洋务时对洋人不亢不卑,敢于和善于处理洋务,所以后来被李鸿章招为高级幕僚。
据资料显示,徐赓陛,字次舟,浙江省乌程县(现为湖州市)人,附贡出身,清朝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九月任陆丰知县,至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四月离任,约三年时间。其著有《不谦斋漫存》一书,收录其担任遂溪、海康(雷州)、陆丰、南海等县知县时的公文案牍等文章。徐赓陛在清末是个有名的人物,其在广东任县令时以善断案著称,甚至被一些民众称为“徐青天”。
《不谦斋漫存》一书,关于陆丰(含陆河)的文章共有70篇之多,为其抵任陆丰后,一些往来公文案牍,以及对地方情况的说明,还有对海防对策(包括对西方国家、对日本)。书中对海陆丰的“乌红旗械斗、地方强族大姓之争、潮州总兵方耀到海陆丰剿匪、天主教和基督教在陆丰、河田一带(现陆河县及上砂、五云、大坪)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多宗教案、征收税粮”等,均有记述。
例如,书中关于陆河陆丰的文章有:《县试关防示》、《到任禀地方情形》、《禀请劄行领事禁止教民抗粮》、《甲子盐务章程》、《报竹子林乡械斗第一禀》、《捕获械斗首犯禀》、《禀方军门请亲临查辩》、《禀陈风灾》、《禀都宪条陈日本海警》、《禀民教案件不得为中外交涉事件》、《致法国教士苏恒礼书》、《论水墘乡陈姓》等。可以说,此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述有陆丰(含陆河)当时的风土人情、海防、民间和社会情况等,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地方史料。
有意思的是,据一百多年前徐赓陛这本书中的《宣讲》篇记述,当时河田一带(现陆河县及上砂、五云、大坪等),有五大姓氏,分别为:彭、叶、庄、罗、朱,这基本上与现在陆河的姓氏格局差不多,可谓百年未变。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天主教、基督教等在华取得了传教权,由此,大批传教士受教廷委派,纷纷前来中国传教。地处粤东沿海的海陆丰地区,此时洋教也传了进来,并在区内不少地方落地生根,习教的民众也日益增多。因为其是外来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难免会有所冲突,加上其来势过于迅猛,入教者迅速增多,所以难免会与中国本土原有的“儒佛道”三教信众产生矛盾。
而因为这些洋教是西方国家通过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后,通过订立不平等条约,强行闯进来的,因此,一些弱势民众,看到其比昏弱的清朝政府强大,所以为了抗击政府的各种苛捐杂税和其他强权的欺负,以及其他一些目的,就纷纷投入其中,成为教众,希冀凭此作为“保护伞”,以维护自身利益。这又和地方官员以及不信洋教的民众产生了矛盾,由此导致民间各种冲突乃至命案频发。在这种背景下,海陆丰地区也不例外,陆丰(含陆河)不少地方,当时也发生过多起民众与教民的冲突,其中尤其陆河地区(含上砂、五云、大坪等,徐赓陛当时记为“河田”或“河田一带”)为多。
而地方官员,此时则大多患上了“恐洋、惧洋或躲洋”的毛病,对待洋务洋人,大多不敢招惹,尽力躲避。遇到事关洋人的案子或洋人关说的案子,则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大开绿灯,一律作出对洋人有利的判处。由此,又引发许多民众的不满,带来许多纠纷。斯时,甚至有“官怕洋人,洋人怕民众,民众又怕官”的社会生态圈之说。
在这种情况下,徐赓陛这个地方小小县令堪称是一朵奇葩,因为其对洋务洋人毫不惧怕,敢于直面,该顶的就顶,但又不盲目开罪洋人,以免酿成事端。他敢于挺身而出,常常正正,一身正气,在与洋人办交涉时,不亢不卑,凭借条约的相关条款,据理力争。加上其文笔又好,所以经常依据事实,长篇累椟地据理驳斥传教士。不过,他并没有像义和团那样一味盲目排外,而是对洋教一视同仁,认为其与佛道等教处在同等地位,而民众不管是否信洋教,均为中国人,都一样要遵守法律法规。
据高阳著《慈禧全传》称:“1990年八国联军之后,作为李鸿章的重要幕僚,为其出谋划策。徐赓陛,字次舟,浙江湖州人,久在广东当地方官,是个强项令,跟洋人办交涉,不亢不卑,毫无假借,因而李鸿章特为将他从广东带进京,颇为倚重。徐赓陛善于折狱,在广东的传闻很多,问案定罪,常有出人意表的奇计。”可见,徐赓陛确实极有才华,不是一般的小县令。
不过,面对浩荡的世界潮流,尽管徐赓陛一心为民众着想,想维护民众的利益,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仍好心办了一些坏事。例如,其在南海县为官时,他为了当地数千手工业者的生计着想,下令关闭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这件事在今人的眼光看来,就是站得不够高,属极其愚昧无知的做法了。
据了解,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而早在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被南海知县徐赓陛下令关闭。
因为徐赓陛为官太过强势,敢于办大案硬案和难案,敢于抓捕和审判地方强梁,所以难免会得罪许多人。因此,徐赓陛曾多次被告状投诉,甚至被一直告到皇帝那里去了。据清朝《德宗光绪实录》载,就有两条是与其相关的。
【(清)德宗光绪实录】
十二月丙寅(初八日)(1882.1.27)
又谕。有人奏,广东候补通判署南海县知县徐赓陛,署海康县年余,杀人数百,获匪不讯虚实,以五人缚作一起,沉诸海中;迨抵陆丰县署任,下乡催粮,因郑姓老人,言语触犯,将其活埋至死,又监毙沈亚包等二十余人,滥杀沈八虾等五人,经征粮米,加倍浮收,并刑追已蠲民欠,革笞生员吴尧等,得银三万两有余;此外私收赌费,贿纵正凶,勒索无辜等案,不可枚举;及署任南海县,挟嫌将地保周堃杖毙,复将其子羁禁,请饬查办等语。州县为亲民之官,若如所奏贪酷情形,殊堪痛恨,着张树声、裕宽按照所参各节,确切查明,据实严参,毋稍徇隐,原片均着抄给阅看,将此各谕令知之。
四月辛酉(十一日)(1883.5.17)
又奏。遵查前署陆丰县知县徐赓陛参款。请革讯。得旨:徐赓陛着先行革职,听候讯办。郑承望被埋身死一案,情节甚重,必须严切究办。即着该督抚严讯确情,定拟具奏。
对于徐赓陛的遭遇,其许多亲朋好友是知悉和同情的。例如,清末号称岭南近代四家之一的梁鼎芬,当时曾写过一首诗送给徐赓陛,诗中就写了徐赓陛为官颇具争议一事:
【梁鼎芬《赠徐赓陛》】
足茧风尘鬓有丝,政行井邑口成碑。众人欲杀我何忍,作吏能狂斯已奇。
枉使郅都称酷吏,愧推王弼作经师。驱谗雪谤终何补,不待他年负子期。
通过这本书,也可以了解封建时代,一个地方县令平常要处理哪些事务,以及是如何处理这些事条的,而且还可以了解到当时一些公文的写作格式。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清末地方(尤其是县乡)行政和文化的学者,经常会引用到此书的一些记述,用之来代表当时中国地方的情况。由此可见这本书的重要性。然而,令人感到不解和遗憾的是,与之关系密切的海陆丰地区,尤其是陆河、陆丰两地,却少有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没有将里面记述的许多有用历史信息挖掘出来。可以说,对于这个关于陆河陆丰地方史的富矿,还有待深入挖掘。
总之,徐赓陛这本《不自慊斋漫存》,为陆河陆丰两县,以及遂溪、雷州(海康)、南海等地,均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史资料,是研究清朝光绪初年时当地风土人情的重要史料。希望有志于研究上述这些地方文史的朋友,可以多下点工夫,好好研读一下这本书,把它吃透,从中梳理出一些有用的地方文史资料,使其重新进入民众的视野,为民众所知悉,不至于湮没于历史的烟云。
幽壹
2015年7月14日于深圳
欢迎关注“幽壹”的微信公号:youciyi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