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蜀:文化强拆是最大的创伤

(2014-11-28 18:48:33)

笑蜀:文化强拆是最大的创伤

——序幽壹《回不去的故乡》一书

 

《回不去的故乡》是我的朋友幽壹写的一部散文集。从书的名字,不难领悟作者的伤感。

这伤感,当然不只缘于文人的怀旧之情。一般来说,文人都不免怀旧。所不同的是,通常的文人怀旧,更多是对自己童年稚趣或青春浪漫的追忆,缘于生命的不可逆或者说美好的不可逆。这种文人对生命美学的敏感,古今中外皆然。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之叹,逻辑上并无丝毫特别之处。

这种对生命美学的敏感,幽壹的文字中,固然不乏其例。比如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就洋溢于他的字里行间。在这意义上,他所说的故乡,主要指不可追之稚趣童年。但幽壹的怀旧,并不局限于此。如果仅仅局限于此,那么他的那些文字,也就跟千百年来浩如烟海的普通怀旧文字没有任何区别。

幽壹的怀旧文字之特别,或者说之所以能够让我几乎一口气读完的原因,是他的怀旧,更多属于对已经断层的文化的怀旧,更多的折射了他所体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创伤。或者说,他所怀之旧,不单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历史的沧桑所自然掩埋的文化之旧,即不单属于文化的自然消亡之旧,更多属于因人为破坏而中断而消亡的文化之旧。这种人为破坏,用文化强拆来概括,或许是恰当的。

土玩具被洋玩具取代,手工凉水(茶)被商业凉水(茶)取代,这样的文化更替,更多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属于无奈,文人无论怎样扼腕而叹,也只能接受。但是,传统童谣的几乎完全消失,以至现在的小屁孩一唱歌就是哥哥妹妹爱呀爱,以及童年的小溪多已干枯再难找坑螺可摸,折射的恐怕主要不是文化的自然更替,而是遭遇强行干预之后的文化的紊乱。如果不是遭遇强行干预,传统文化跟现代化是可以对接的、相通的,未必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即如当今之日本、台湾,百年老街、百年老店、百年老产品也并没有都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是大规模的延续了下去,现代而传统,新潮而亲切,是他们当下文化的显著特征。传统的生活方式得以延续,得到更新,生命力反而更蓬勃。人们向着现代化突飞猛进,却没有失去文化上的根,不是以文化故乡的沦陷为代价。自然,那里的文人,也不会有特殊的文化断层之痛。

如此比较之下,就不难理解幽壹怀旧文字中的那缕伤感了,那当然绝非文人之矫情,而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遭遇强拆之后的正常心理乃至生理反映。读了幽壹的那些怀旧文字,掩卷之余,是应该有所反思了。否则,痛而不思,痛而不改,痛而不治,那就不只是一般意义的文化沦陷了,那就是文化自绝,永无希望了。

是为序。

 

笑蜀 

20133月于香港大学

————————————————————

 

本文作者是:笑蜀,著名媒体人、学者

笑蜀:文化强拆是最大的创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