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幽壹
幽壹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19
  • 关注人气:1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万然:岁月流走了,记忆犹在(序《回不去的故乡)

(2014-11-28 18:43:40)
分类: 口水

岁月流走了,记忆犹在

——序幽壹《回不去的故乡》一书

 

我与幽壹相识于网络,相知于网络,也相信于网络。今日他要我为他的《回不去的故乡》一书作序,还是通过网络。

幽壹原名罗俊杰,广东汕尾市陆河县人,是我的汕尾老乡。与幽壹相识,源于2003年汕尾的某个网站论坛,后来又与其一同在南方网的论坛勤奋打铁、灌水、拍砖,多年后终于在广州见面——2008417日,我们一起参加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的网友会。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拍砖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国高层首次直面网友。现场就网络问政的问题,汪洋与网友们进行了热情和直率的交流。当时现场参与的26名网友中,我和幽壹均来自汕尾,也是在场为数不多的广东省本地籍网友。

作为一个毛头小伙,幽壹私下里是一个斯文和气的人,可是一上网,他却初生牛犊不怕虎,居然叱咤风云,从时事评论、网络问政到区域经济、地方文化研究,都能拍案而起,奋笔疾书。他文笔老辣,论据翔实,却又不失理智,所以其文章有的还成为广东省及深圳市、惠州市、汕尾市等政府党政领导的决策依据。

不经意间,幽壹写了许多家乡的繁琐小事,更多的是对童年的回忆。不经意间,他居然说要出一本书。开始我还以为他要出版的书是和我的《拍砖集》一样,是时评之类的杂谈,想不到写的却是他童年时代,故乡的那些琐事,什么祠堂、木匠、民间武术、七样菜茶、过月半等等。真让我惊奇。

讲老实话,他那些东西我只粗粗看了一下,并未认真细读。不过,因为我们都是海陆丰老乡,所以他写的东西跟我家乡汕尾市陆丰的也差不了多少。陆河县,本身就是于1988年从陆丰县分出去的一个县,由原来陆丰县西北部的八个乡镇组成。25岁以上的陆河人的原始户口还是陆丰籍的。再往前,陆丰县是从海丰县分出来的。而现在汕尾市管辖的全境,比古海丰县要小,古海丰县的范围很广。从历史沿革可以看出,尽管陆河县是汕尾市唯一的纯客家县,但不少民俗风情与陆丰、海丰及汕尾城区等其他海陆丰地区是差不多的,连陆河的客家话都有海陆丰河洛话的味道。

可能幽壹一开始也以为陆河的习俗、饮食与海陆丰河洛人大有不同,等到他在创作《回不去的故乡》的文章时才发现,两者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只是一些物质的东西如食品,因语言不同而叫法不同。他开始以为“粄”这个字是客家话的特色词,是客家人对一些米浆制成的食品的叫法,后来发现跟海陆丰福佬人(潮汕人、闽南人)所说的“粿”是一样的东西。其原话是“以前,总以为粄是客家人所特有的米制食品,后来才发觉其实不是这样,外地不少地方也有类似于客家粄的米制食品,只是大家的称呼不同而己。从粄和粿的类同可以看出,尽管海陆丰的客家人和福佬人属于不同的汉族民系,但其实有许多风俗习惯是大同小异的。”(《粄》)。他也承认海陆丰的客家人和福佬人许多风俗习惯是大同小异,但却把两者当成了“不同的汉族民系”。这给人感觉好像是两个民族一样。

我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在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无论你原来是哪个民族的,只要在一起,就能同化和异化。譬如广东三大语言体系的人,往往迁徙后经过两三代人,就脱离了原来的语言,而讲当地的主要方言。例如:客家人到了潮汕(福佬)地区,两三代后就成了潮汕(福佬)人;潮汕(福佬)人到了白话地区也一样。生活在粤东四市的客家人,同时也是潮汕(福佬)人;生活在梅州市的潮汕(福佬)人,也同样是客家人。就这么简单。往前推,白话人也好,客家人也好,潮汕(福佬)人也好,都是来自中原的移民。潮汕话是闽南话的分支,闽南话也叫福佬话,现在统一叫法是河洛话,河洛话就是来自黄河、洛水流域的古汉语,海陆丰话就是河洛话。河洛话、白话、客家话都是古汉语的中原语言。由于年代久远,流传地域不同,三种中原流域的语言逐渐出现了偏差、拉开了距离。尽管各自是有所不同,但都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而风俗习惯,更加离不开古中原文化与沿海文化的融合。因而,幽壹描写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与其它地方大有共通之处。

书中所写是幽壹故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而书名《回不去的故乡》,难道其故乡已经沦陷,回归无门?不是的,这个“故乡”,指的是“故”乡,回不去的不是故乡,而是回忆中的岁月。尽管岁月流走了,但记忆犹在。

是为序。

 

海魂(王万然)

2013315写于汕尾

—————————————————————————————— 

本文作者是:王万然,笔名海魂,《汕尾日报》社长、总编辑,诗人


王万然:岁月流走了,记忆犹在(序《回不去的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