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谷石
(2014-11-19 22:44:50)分类: 吾乡吾民 |
晒谷石
对于石禾町村人来说,“晒谷石”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那个大石头,另一种则是指那个大石头周边的很大一块区域,是本村的一个地名。晒谷石周边一带,是一个小山块,那片区域的地底下,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堪称是一座石头山。不过,这个山坡并不高,其旁边有一条小溪,它就是石牯坑。
“晒谷石”就在石禾町村村后,,现在处在陆河县县城环城路北段的边上。那是一个大石头,其顶上比较平坦,有点像旧时村民们晒谷子的禾町,所以得名。而因为这个天然“禾町”是石头的,所以村子也由此得名叫“石禾町村”。
说起石禾町村,至少已经有三百年历史了。因为,在清朝康熙至乾隆期间,渡海过台湾定居的石禾町村人,其后裔至今仍流传着祖辈传下来的,其在大陆的原乡,有一个大大的“石禾町”。石禾町村人在台湾的后裔,基本上集中在新竹,据说有数千人之多。
上世纪80年代,国门初开,两岸关系逐渐从紧张走向缓和,并且开始开放1949年以后中断了几十年的台胞返乡探亲和寻根问祖。当时,不少祖籍石禾町村的台胞,也多次组团回来寻根问祖。他们卜一踏进祖先们生活过的这片土地,来到这个村落时,首先就问本村民众,村里是否有一个很大的石头,上面可以晒几担谷子?
当得到本地村民肯定的回答,并且带他们到“晒谷石”去看了之后,他们才彻底相信,真的是回到了祖先居住的地方。于是,他们纷纷在石头上合影留念,并表示将把照片带回台湾去,告诉那里的亲友们,自己到祖先生活的地方去了,找到根了。
旧时,每年夏收秋获的时候,都会有本村村民在“晒谷石”上晒各种农作物,比如谷子、菜干、木薯等。我小时候,就常会看到有村里的叔婆伯敏们在“晒谷石”上面晒东西。这里是农人们用来晒农作物的天然“禾町”,非常理想。尤其是在旧时,农民们没有在房前铺设水泥禾町的时候,其更是比一般的硬土禾町或砖禾町要好得多。
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到“晒谷石”周边放牛。那时候,“晒谷石”周边区域有许多相思树,是一个比较茂密的小树林。在其后面不远处,还有一棵树干需要几个人合抱的大榄树。我们这些小牧童,会把牛放在周边,任其自行吃草,而我们则在晒谷石上玩耍,或玩游戏,或下民间土棋。
因为有这么多的童年记忆,所以每当提起“晒谷石”,总觉得非常向往。在我心目中,“晒谷石”就是我心灵的故乡。那里撒满了我的童年时光,曾带给我欢乐,并留下了无数的记忆。
不过,现在的晒谷石,已经被杂草所淹没,显得非常渺小。我觉得,石禾町的村民们,应该把这块“村石”的周边区域清理干净,让这个本村的“标识”能够以清晰、雄壮的姿态去面对各方来客。(QQ:33079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