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旅游开发应找准突破口
(2013-03-18 00:21:55)
标签:
海陆丰汕尾客家陆河 |
分类: 时评 |
陆河旅游开发应找准突破口
2013年3月12日,汕尾市委书记郑雁雄到陆河县调研时强调,陆河要紧紧抓住建设潮惠高速公路和厦深铁路的历史性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全面加快发展。据悉,潮惠高速公路陆河段全线贯穿境内6个镇,并在水唇、河田、新田设置出口。目前该段正在申报用地手续,其全线管理中心设在陆河县,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预计在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
随着潮惠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给陆河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是为陆河百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尤其是旅游业,陆河过去深藏无人知的旅游资源,现在可以拿出来高声“叫卖”了。潮惠高速开通后,陆河将可全程高速公路直达珠三角核心区域(广州、深圳、东莞等市),两三个小时就可抵达。这样的话,陆河大力开发旅游业,吸引珠三角地区的游客利用周末时间来陆河渡假,玩个两三天,是完全可行的,市场前景值得看好。
然而,陆河旅游资源众多,应该如何去开发它们呢?
笔者认为,陆河发展旅游业,不宜一下子把面子铺得太开,要避免遍地开花,一哄而上,而是应该找准突破口,将有限的资源集于一点,有意识地精选少部分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的景点,尽力把其做大做精做强,以此来撬开市场大门。总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那么,陆河旅游业应该以什么为突破口呢?
细数了一下,陆河旅游资源虽然众多,也各具特色,但是大多却是“大路货”,陆河有的周边市县也都有:水库(南天湖)比不过河源万绿湖;客家民俗风情比不过梅州;自然风光比不过清远;红色旅游资源名气不够大……数来数去,陆河真正能够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拿得出手,最具特色;最易宣传;最能吸引人和打动人的旅游资源,却唯有位于东坑镇共光村的“万亩梅园”。这个大规模连片的梅园,有山有水,有花海有寺庙,可以拿来做大文章,将其打造成“广东第一赏梅胜地”。
陆河打造“赏梅经济”,前途几何?
梅花,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写过“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样的千古咏梅名诗。早在民国的时候,梅花就已经被确定为“国花”,至今仍在台湾地区沿用着。1949年以来,在国家相关部门或民间的各类“国花”选举中,“梅花”也屡屡名列前矛,所以,尽管国家至今尚未正式选定“国花”,但是在多数国人心目中,“梅花”却早已享有了“准国花”的待遇。
同时,梅花又与青松、翠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一直以来,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享有极高的地位。梅花开于万里雪飘之时,它那“傲立寒冬不自弃,万境霜天我独开”的真我本色,一直是高洁君子的象征。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名人志士,都在借“咏梅”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之志。因此,说起“赏梅”,它既高雅又大众,很少会有人不喜欢的。古往今来,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空间地域,“赏梅”什么时候都深受民众的喜爱。
笔者建议:陆河县做为“中国青梅之乡”,应该好好利用现有的“梅花资源”,不能任其白白浪费掉了。目前,陆河县对“梅花”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梅花资源”的开发尚处在极其原始的阶段。接下来,陆河县应该将“梅花”视同为陆河旅游的最核心资源,倾全县之力去打造“赏梅经济”。每年梅花盛开之时,陆河县可以举办“梅花节”,广邀全省乃至全国的摄影、政界、传媒记者等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参加,造出声势、打响品牌,通过梅花为媒,把游客吸引过来。目前,广东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真正知名的“赏梅”之所,所以陆河县完全有条件和机会将“万亩梅园”打造为广东乃至全国都闻名的“赏梅”盛地。(QQ:33079930)
幽壹
2013年3月14日于深圳
注:本文刊于2013年3月15日的《汕尾日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