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容低龄化”凸显社会价值取向存在问题

(2010-07-01 00:32:02)
标签:

社会价值

取向

外貌

生存竞争

内在美

深圳

杂谈

分类: 时评
“整容低龄化”凸显社会价值取向存在问题

    据2010年6月28日《南方都市报》“深圳读本”以《整容风潮直逼90后》为题,通过记者走访深圳市多家美容整形机构进行调查访问的形式,报道了深圳近期出现“整容低龄化”的社会现象。据南都报道,这波“整容低龄化”热潮主要呈以下特点:整容项目主要集中在五官,如割双眼皮、隆鼻、改脸形等;参与整容的人员以大学生和高中毕业生居多,近四成由家长带来整形;“整容”目标多数以当红男女明星为模板。

    按照中国儒家的传统文化思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不能去故意胡乱损伤它。在这样的语境下,像“整容”这种对自己的身体动刀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那是一种对父母的不孝,将会遭受文化伦理的约束。然而社会发展到现在,媒体调查发现:在这波“整容低龄化”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孩子的父母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在父母亲们极力推动孩子“整容”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呢?

    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整容低龄化”的社会现象,主要是受近年来各种“选美比赛”、富豪公开选美择偶、美貌明星效应等的刺激,再加上各路媒体的过分渲染炒作,已经将社会的价值取向往过分强调、注重外在美的方面推进,逐渐形成了一种过度追求外形美的社会价值取向。这种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暴露出:当前社会公众一味地追逐所谓的外在“美”,过分地强调“外貌”,已经对家长和学生等普通的社会公众带来了一种有形或无形的社会压力。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外貌的美丑导致的升学、求职、求偶等出现差别,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在当今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哪怕只是比别人起跑慢一点点,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千差万别。因此为了释放这种社会压力,一些父母或孩子寄希望于通过“整容”来改善。他们选择了走进医院,企图通过手术将自己的外貌整成符合社会大众审美观的模样,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以此来提升社会生存竞争力。

    “爱美之心”可谓是古今中外人皆有之,然而是不是“爱美”就意味着非要去对自己的外貌进行“整容”,将其整成十全十美呢?对于一些尚处在发育期的孩子,究竟有没必要去整容?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美”分许多种,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美。从大体上来说,美又可以分成“外在美”和“内在美”。一个人如果缺乏内涵,甚至是道德败坏,那么哪怕外貌再美也不算是真正的美。通过“整容”带来的社会生存竞争力,只能起一时的作用,真正要使孩子有较强的竞争力,还是要通过提升综合素质来增强。

    总的来说,在“整容低龄化”风潮的背后,有一个深刻的社会背景,凸显当前的社会价值取向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当这个社会形成另一种风气,不再过分强调、注重外形美,而是更多地强调、注重内在美,这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取向才会朝健康的方面发展的时候,这种“整容低龄化”的风潮才会低落下去。

     幽壹
2010年6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