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内外一体化亟需拆除“心理二线关”
(2010-05-26 01:28:40)
标签:
区隔层面文教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配套设施深圳特区杂谈 |
深圳特区内外一体化亟需拆除“心理二线关”
2010年5月25日,在深圳第五次党代会相关报告中,深圳市委王荣书记提出要:“提升城市功能,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可以说,加快特区外建设步伐,大力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以提升深圳城市整体竞争力,已经是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现在的问题是:究竟要如何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
深圳特区内外的区隔,从抽象上来看,也就是一道“二线关”的区隔而己,“二线关”关内为特区;“二线关”关外为特区外。那么是不是简单的把“二线关”撤掉或者外移,就可以解决特区内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从而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呢?
答案显然是否的!特区内外之间的区隔,不仅仅在于一个表象化的物理层面的“二线关”存在,而更在于一个基于城市交通、市政、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之间巨大差距而产生的“心理二线关”。有形的物理层面的“二线关”关口容易撤,但是无形的心理层面的“二线关”区隔,也就是特区内外巨大的现实差距却不容易消除。
长期以来,“二线关”的存在使深圳特区内外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同一片土地上,同是一个城市,深圳“二线关”内外却有着天壤之别:关内越来越现代化,关外则越来越跟不上关内,两者一边如同发达国家;另一边则像是乱糟糟的第三世界新兴发展中国家,两极分化严重,两者在城建、城市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关内的房价、房租也都要远高于关外,以致让人很难相信两者竟然是同一个城市,甚至由此产生了深圳的“一城两市”问题。
“心理二线关”产生的根源是:特区外的交通、教育、卫生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程度、治安情况、城市建设水平、人员结构素质等与特区内相比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因此,物理层面上的“二线关”,除了在每年个别重要时间段会检查一下入关人员的身份证之外,现在基本上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真正给特区内外造成隔阂的是上述这道“心理二线关”。
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不仅在物理层面要加紧撤关,扩宽二线关关口的交通,实现特区内外交通一体化,更要在心理层面拆除“二线关”,通过大力推动“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来全面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只有当这些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生、交通等真正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让特外达到与特区内同等水平,使特区内外的市民各方面都实现真正平等时,那道深藏在民众心中的“心理二线关”才会真正消除,特区内外才不会再有分界线。
彻底消除“心理二线关”,加快特区内外的一体化进程,将可以使深圳的城市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幽壹十分期望特区内外的城建、市政、文教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加快一体化步伐,从而使深圳特区内外早日可以以“一个城市”的整体优势去直面国内外其它优秀城市的竞争。(QQ:33079930)
幽壹
2010年5月26日于深圳
2010年5月26日于深圳
后一篇:跳出富士康看“连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