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难症之五:合并重组部门繁多扯皮加大

标签:
国企改革国企弊病重组合并推诿扯皮柏亮 |
分类: 话聊财经 |
中国每年央企减少多少是国资委的目标,说穿了就是将总体数字减少一些,而体格一点也没有减少,当然企业做大都是第一追求,而做强就要看造化了,央企国企想做大很容易,合并重组是最简单手法,但鉴于稳定是第一要素,一般央企改革和重组基本上都是实行三不原则,即不裁员,不减薪,不降级等首要,围绕这一原则,开设更多的部门,拆细岗位职责,让更多人继续有饭吃。
扩大行政编制,把原来一人活分成三个人来干,本人就经历三个部门精简成一个部门,若干年后,一个部门再分拆成三个半部门,最有意思的是有个航运公司班轮部,最后分拆成一个区域航线成为一个部门,《部门长不知道是什么级》?一个部门再分拆具体航线为一个处,《一个处当然就是处长了》。一个处再设若干的科,《应该就是科级了》若干科之间又相互制约,确实是热闹非凡。
本人经历过美国航线最多三个人把所有事情都搞定的年代,也经历过美国航线超过30人都搞不定的局面,这非常有意思。也许“今天情况不同了”,或许是最好的解释,管它呢,折腾就是进步,折腾就是创新,折腾了,大家都有饭吃啊。
重组肯定是成功的,合并完成也是顺利的,彼此发现自己活还是原来的活,只不过是变成二到三个人干了,当然也有曾经一个人的活发展壮大到10个人去干了,前景应该非常可喜的,但至于怎么走谁也不知道。
也有重组前做点安慰性的动作,突击提一些干,以便日后好安排这类事,其中奥妙无穷。
重组后部门多,分工细,部门之间存在推诿扯皮,当然也有“你干活我监督”的设置,让“大数据”证明你干不了!所有这些都将会严重影响企业整体效率的提高,
重组加合并,更多的精力在于人事安排,大领导怎么也不可能七加七等于十四吧,他们要跑起来,估计需要往更高的层次跑,所谓的高层确实有点苦恼,但有一点,夸不了那去的。确切说是苦恼人的笑。
中层位置争斗最为激烈,虽然副职可以是无限止的,正职可就一个啊,可见合并重组中的中层是最为辛苦的了。这一块也是传言纷飞,明白人都知道,传言肯定是自上而下的,但自上又不让传言了,一般都是打压下层传言者却不涉及上层传言的源头?
而低层就很轻松了,等待任何宰割,最多工种换一个,只要待遇不变,其他无所谓。
最底层就是业务员了,他们考虑太多大多白搭,只能听天由命,运气好的,坐个隐蔽点的好位置就万事大吉了。
这些因素其实还有许多插曲,说不定那天海外回来的人想插一刀呢?我就听说某人立足海外、放眼国内,称“俺老婆和老总的老婆就是一个公司的同事'。这话当时作为笑话闲话来听听的,但最后”枕边风”竞然兑现了?我常常说,“如果俺父亲是公司看大门的,俺今天就不一样了”。也许这就是国企?
重组是顺利的,合并也很畅快,非常可喜可贺。国资委很满意,地方政府很开心。但问题来了,那么多人,原来就这么点事,现在那么多人拥挤一起,只能抢活干,抢不到就监督着你干!毕竟分离出一些新部门是需要牵制着其他一些人干活的。要不怎么创新?
是在,我很敬佩大部分国企的人,他们有学历,他们有思路,他们也有自己的见解,但关键的时临门一脚实在不行,为什么?就是这个和那个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不敢做和不能做。在国企你想干成一件事比登天还难,如果你能遇到一位高层感兴趣,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但有可能为此得罪了小领导。所谓能做的成功的,必须先要让最高领导知道并接受可以做,否则你就继续YY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