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国企机构膨大而繁杂,大多企业高层付职都在二位数以上了,而中层的规模更有逼近下层员工数也不再话下了,如果再来个扁平化管理,中层管理人员真可谓有真空包装之嫌了,而中庸之道在中层管理思维中已经成为职业风格,我们看到今天的职场真实情况是,高层管理在急跳怒,下层员工是累压苦,而中层则迷而糊。高层在抓小不抓大,下层员工在抓大不抓小,甚至顶层设计大多来之下层员工之笔,而中层管理则应付的是文字编辑或成为会议道具罢。

记得我在东京工作期间,遇到来日访问的某位国企高层,我曾问高管,“为什么国企大调度会上,中层参加者对领导的决议,从没有在会上提出不呢"?我想如果有中层在会议上对高层某些错误或不到位的决定提出自己的意见,也许对企业真的是高度负责了,但今天几乎看不到。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顶撞领导不会有好下场,至于决定和决议执行效果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任何国企高管不可能对所有细节或操作难症都很明了的,任何决定和决议一旦下发会造成实际效果,效果好坏先不说,但至少在会议中,让参会人员感觉只要是领导定的,错的也是对的,更可怕的观念是”只要是领导说的定的都是绝对正确的“。

如此国企难有创新,如此员工没有激情,如此没有效率及效益,如此继续恶性循环,国企翻身很难。国企如何能在市场上站稳脚,不光是靠国家给予你的硬实力,关键还靠企业自身的软实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