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方大风雪历史罕见日本北海道 |
分类: 东瀛见闻 |

下飞机降落在北海道千岁机场,犹如掉入一个冰窟窿,位于北纬45度上的北海道,全年三分之一季节是冬季,尤其冬天最低温度达到零下20度左右,坐在大巴上,车窗玻璃都贴上兰色薄膜,以防止人的眼睛被刺眼白雪所伤害,可见北海道给我第一印象就是以人为本来对付大雪灾的.

到达北海道的前一天,北海道刚下了24小时的大雪,可是当我们车行进在路途中,道路中央车道上看不到一滴雪,导游告诉我们,其实在天亮之前,吹雪车已经开过了,沿途确实也看到日制吹雪车,没有来得极拍下片子,但还是给我看到了体积不到大的吹雪车,能将积雪吹到10米开外的地方,油亮整洁的柏油马路就这样迎来了第一批客人.虽然没有道路没有积雪,但司机依然开得十分稳定,让我能在行驶中按下快门.
路况良好是车辆行驶安全的前提,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降了大雪,镜头中尤其表现出交通混乱状况,发现主要原因还是积雪没有有效去除,道路上的积雪被汽车都碾成黑色泥浆了,无法落足.
这是北海道一个普通公交车站旁的温泉泡足池,类似这样免费泡足池在日本全国也很多,在北海道却非常实用,天寒地冻的,能泡上几分钟,犹如披上一件大皮袄.估计效果比我们国内遍地开花的足按摩要好.
回程丝毫不用担心飞机会不会延迟或取消,如此大机场没有一点积雪是不可能的,但看到飞机跑道是清晰的,这点让所有人放下心来,确实日本航空公司在日本国内飞行很少有晚点,当然台风因素除外.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人类不能胜天但一定要胜地,道路积雪如此靠扫把解决是简单化了,中国有很强的汽车工业,有较强的机械装备企业,但为什么还不能有大型机械扫雪车和机动吹雪车,其实我们的技术不差,关键还是观念问题,如此装备一年能扫几次?经济效益又如何?中国古有各家自扫门前雪习惯,代价太大化不来?
前几天还从电视上看到温总理在石太高速公路挤满了车,温总理走下车来,亲切慰问了滞留在路途上已经二天的司机们,并对河北省负责人说,"要搞好服务,让滞留司机和旅客有饭吃,有水喝,要尽快打通石太公路".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先要解决堵路中的温饱问题,然后再解决积雪问题啊.
照片均摄于北海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