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亮摄影
很少看话剧能流泪的我,看了话剧“1977”我竟流泪了,是那个岁月人和事感动了我,震撼了我,当大幕落闭,也许我的鼓掌是最响的。真想给话剧中心“1977”剧组深深鞠一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1977也许在人类历史或许是平淡的一年,但这在中国,确实非常重要的一年,那一年,中国封闭了11年高考制度终于恢复了,邓小平的科技强国梦拉开了伟大的序幕,人人公平上大学愿望终于又实现了。


照片来自任山博客
可等待这漫长的11年,我们竟整整耽误了几代人青春和理想,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知识可以改变一代人的命运,知识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在那个黎明前的黑暗,中国的知青们别无选择,走向高考这成功之路。
照片来自任山博客
当看到全剧聚焦之一,知青们被火车耽误的惊心动魄时,舞台中央出现了巨型拖拉机,农场主任驾驶拖拉机带知青们参加高考情景,当知青们登上拖拉机后的激情澎湃欢呼时,我落泪了,全场观众落泪了,也许这就是大家对人类文明的憧憬和对知识无尽渴望的真情流露。
导演王小鹰也是当年知青高考生,他说“《1977》不是仅为了让上一代人怀旧感伤捎带给下一代人的教育,更是一种对话,是今天的青春与逝去的青春对话,是父辈的青春和儿女的青春对话,是都市的青春和偏僻乡村的青春对话”。

柏亮摄影
制作人张婳婳是80后,她说“做这个戏,也因为一种反思,我们这一代是没有梦想的一代,是夸掉的一代,优越的生活,让我们顺利长大,却忘记了该如何自己长大,试问与多少人究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考大学?相比父辈们的青春,我们是可悲的”张婳婳最后动情地说“看到我们父辈们如此勇敢地甚至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梦想与追求的时候,我们的青春在他们青春面前显得如此苍白与渺小”。
看完这部戏,我想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致以敬意,因你们勇于挑战,不怕失败的意志,敢于将这一难度特别大的戏搬上舞台,尤其吕凉扮演农场主任真叫演绝了,我特佩服吕凉,如果他不为话剧,也许他早就是大腕了,任山扮演的潘志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高考后踏上拖拉机那最后的一笑,让人幸酸,而野芒扮演的教师和父亲,让人感觉他的功底真不浅啊。
感谢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也许这还算不上一部划时代的剧作,但在商业化特浓的社会中,上海话剧中心敢于亮剑,敢于直面真正的人生,我们话剧观众给予鼓掌和欢呼。
一部戏,一代人,未来的中华民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