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异化了的中国咖啡文化

(2007-07-31 18:56:40)
标签:

东京

咖啡文化

中国咖啡

异化

消费观念

分类: 情感心声
                       http://img441.imageshack.us/img441/4821/img0165kx7.jpg  
                                                      摄于东京自由之丘
   很长时间,在我心里一直想着自己开一家小型精致点的咖啡馆,倒不是想过过老板瘾什么的,就象过一种安静悠闲的日子,曾经和上海"天下美食"的主编孙宏非先生也谈起过,他对我这一想法也很有兴趣,在上海期间,我有意识地在住家附近溜达,看看那有合适地方,总算看到一处比较安静幽雅街面房,可家人一片反对声,无奈收手,最近回去到老地方一看,此处被人民政府看中了,正在装修成派出所呢,可惜了.因我住家的这条路,氛围还是幽幽的,小路二边都修饰如旧,也许很多上海人都不知道,这条小路上有着无店名的上海最贵西餐社,还有纯法国人去的牛排加红酒的小店,当然还有电影乐团和美影厂等,如今多了一个派出所,实在是有伤了这条街的氛围,主要责任还是在我,谁让我没有坚持原则呢.

 

   说起咖啡馆,我总想把它开成一个平民都喜欢的咖啡馆,向往咖啡馆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情调,这是咖啡馆天生就要具备的一切。其实,感觉与情调都是用语言说不太清楚的东西,那么就只好凭感觉了。昏柔的光线中,那深色的木桌木椅,桌上咖啡杯中那一支细柄的不锈钢勺,那一小壶淡奶,小瓷筒里的几小包砂糖等等。你随意往那杯咖啡中倒一点淡奶,然后撕开一包糖,于是,你听见了砂糖翩然洒落的声音。这种氛围会骤然将我带到一个很遥远的世界里,仿佛只有在这里谁也不看谁,谁也不妨碍谁。

 

   而今天我们国内的咖啡馆完全被异化了,在人们眼里,它是高消费场所,星巴克咖啡在30-50元,卡尔布基偌要40元一杯,而上海金茂55层内,喝一杯普通再普通的咖啡要50元呢,而真正的咖啡馆本意就是一个真正为人们畅所欲言的地方,人们相约在咖啡馆中,随便聊聊,有别于在自己家中,或快餐店,甚至办公事等那种单调的情形,在日本多年,我有意观察了很多各种类型的咖啡馆,感觉它就出现在都市的深处,一个普通的公共场所,一种半透明的,又低语不止的地方.

 

   今天,日本的年轻人把去咖啡馆当成了都市生活的一部分,泡咖啡馆的生活方式在日本也非常流行,咖啡馆已经逐渐形成日本各大城市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日本大多数的咖啡馆并非原样移植了欧美咖啡馆的特点,也没有中国式的豪华,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日本是国际化潮流的最忠实拥护者,但是日本的咖啡馆却更多表现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日本好像是一块大海绵,对于多元文化有特别强的吸收和消化作用,日本人有将外来文化本土化的能力,日本的咖啡馆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咖啡馆是日本最具有混合文化特质的场所,日本的咖啡馆通常都设计独到,内部装潢收放自如,融合了功能性和多元文化的综合特点,在提供饮料和简单食物之余,咖啡馆通常被设计成学习、读书、会谈和交友的场所。而且,每个咖啡馆的饮料单都会及时更新,即使是老顾客也能随时有新的发现。咖啡的文化: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处世哲学正在日本静静地延伸着,一杯咖啡冷了,会有另一杯在灶上沸腾,一家咖啡馆死了,总有新的咖啡馆在另一个街角重生,咖啡馆就是这样在日本生存着.
  
   我理想中咖啡文化已经在脑海形成好久了,感觉人们在咖啡消费上,在很大程度上是情感消费、文化消费和时尚消费,咖啡馆的文化氛围是能否留住顾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休闲复合式经营也是一种好的策略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将咖啡与精致的快餐、饮品或图书、电影等相结合,至于细节,比如可以突出一男一女的组合消费。比如男性消费者喜欢咖啡,那么女性消费者就会有一些水果、冰淇淋等作为搭配。
       

   我相信在中国,人们越来越多的人会爱上喝咖啡。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会充满生活的每个时刻。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在品着咖啡: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遍布各地的咖啡屋成为人们交谈、听音乐、休息的好地方,咖啡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无论是新鲜研磨的咖啡豆,还是刚刚冲好的热咖啡,都散发出馥郁的香气. 

           异化了的中国咖啡文化

这是我在东京特别喜欢的咖啡馆,一楼和街面相连,二楼有室内和室外,非常适合于各种人休闲喝咖啡的好场所,这里一杯咖啡也就200-3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3-20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