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上海故事 |
下午1点15分,我陪母亲在南京西路吃完饭,就赶到福州路上海书城,离签名售书时间,还差15分钟,签书现场有点混乱不堪了,保卫虽然很多,但人还是很拥挤,读者长龙排得长长的起,排在最前面的居然是二位六,七十老人,陈丹青的大幅照片还是那个黑衣光头傻样的笑,1点30分,陈丹青在一群粉丝护拥下,来到书城,和大家打了招呼后,就开始签书,还时不时和熟人打个招呼和照相留念等,也看的出,他在那么多人群中找人,我知道,他在等我来,毕竟我们在东京一别,也有2个多月没见了,人实在多,刚站上去,想给他拍几张照,都给保安推出去,虽然我们是很好朋友,虽然他很想见到我,我也很想见他,但我一般不喜欢在这场合,在聚光灯下抢下这我本不喜欢和名人风头的瞬间,所有我匆匆和丹青父亲打了招呼,匆匆给他拍了几张现场照片,我就悄悄地离开了喧哗的书城,出了书城,我重重透了口气,感觉,这那象书城呀,分明就是杂货铺那么热闹,做名人也不轻松呢。
和天旭通话:
我们阳光朋友圈是一个充满健康,阳光的圈子,40余号人马,分布在祖国各地,而共同的爱好和真诚,让我们超出了网络虚幻友谊和信任,而统帅这圈子的是资深记者李天旭老师,以前我一直尊称他为李老师,后来我改成叫天旭老师,主要还是因为在上海话中,李老师会读成“连老输:上海人这样叫法有点类似,好像打麻将老是要输的意思,所以我现在一直称呼我们敬爱的圈主为天旭老师。
认识天旭老师其实仅仅在网上的交流,虽然我也分享了他们在青岛,在北京的博友们的相聚,但我们还真没有一次电话沟通过,正好天旭老师匆忙自北京回到青岛,我们就有了这次通话机会,虽然第一次通话,虽然第一次听到对方声音,但彼此好像是多年老朋友了,我们畅谈,相互问候,在这时,我还和飘然老师,还有我们阳光朋友中刚成为新郎的光明帅哥都亲切交谈着,三位记者在百忙之中和上海空闲的我一起聊天,应该是我这次假期一个非常愉快的日程。
看父辈朋友:
去年父亲身体原因,我回上海时间比较多,今年也难得回上海,总想去看望一下我父亲生前的好友,几十年的老同事,还想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感谢领导对我父亲生前的亲切关照,这几天,知道这些老艺术家都很忙,好不容易和娄际成老师联系上了,我说,我想去看你,他总是很高兴地说,"谢谢你那么关心,只要你们几个孩子有出息,看不看我没有关系,你们很忙,就不要来了"我说,你是我爸爸最好的朋友之一,我父亲生前常常和我说起你,我也是看着你的戏长大的,更何况,我也算你一个“粉丝”了,我们就这样约好,明天去他家看望我父亲最好朋友之一,著名话剧艺术家娄际成老师,我还想看望郑毓芝老师,李家耀老师,还有向能春老师等等。那是我想还父亲一个心愿,还有就是想听听我父亲的故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