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有人说在中国,互联网就是无聊产业,是不是真的无聊我不知道,但是无知却是我能感受到的。在北京漂了四年,遇到了N个产品经理、2N个项目经理及N^2个互联网业者。一直希望能和业者多学习,所以努力去听、去看,却发现这些印有产品总监、运营总监LOGO的所谓“精英”、“大牛”们,除了互联网本身的话题之外,半点管理、营销的概念都没有,甚至连马斯洛及其需要层次理论这种对营销、品牌有深度影响的人和事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悲哀?!
作为一个机械设计专业出身的互联网从业者来说,我一直觉得自己要做互联网,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从基础的PC使用、到VB编程、到Flash制作、到服务器配置……到学习写作技巧、学习营销理论,学习广告知识……自己疲于奔命的同时却发展同行们却把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人际交流上。我开始疑惑,是不是人际关系就能推动行业发展?
现在的互联网业者,究竟有几个人认真学习过各自环节的理论知识?当总监的不学管理,做产品的不学策划,搞市场的不学营销……这种现象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比比皆是,“干了8年互联网”凭这句话再加上认识几个公司老板,基本上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除了总裁之外的职位你可以随便挑——这就是国内的互联网企业!
从未否认,互联网需要不断创新,从未疑惑,从业者需要激情。只是激情过后的,我们又该向何处去?究竟是做产品还是做企业?多少人认真考虑其中的不同?学习有很多种方法,面对天价的教育和培训费用,我知道很多人都望而却步,但互联网人士口中:“学历不是万能的”,并不意味着做互联网就不需要学习!或者说仅仅学习互联网本身的知识也是不够的!
曾经有幸参加过一个由国内顶级的从事企业高层管理及品牌战略研究的专家主讲的企业内训,真的是受益匪浅,其中谈到学习的三种层次:学术(学技术,学技巧),学法(学方法,学手段),学道(学道理,学谋略)。回头看看国内互联网公司的高层们都再做什么?在这一个“钱”途无限的行业里,各位牛人终日忙于应酬,哪里有时间去思考?哪里有时间去学习?
前辈们经验多,我们后辈佩服,前辈们交际广,我们后辈羡慕,但是IT人是不是整天和IT人交流就可以推动行业发展?是不是对互联网足够了解就代表不用学习理论知识了?我想如果海尔都是一群有“8年家电行业工作经验”的人组成的企业,那海尔一定不会成为今天的国际化企业,如果海尔都是一群凭借经验和人脉上位的管理者,那么海尔花巨资建立的海尔大学和卫生间就没有了本质分别!
据说盖茨每年都要用一周的时间“闭关修炼”,要思考和学习,而国内的CEO们又在做什么?说到底,无论什么行业,做企业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几个偏好的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有竞争力90%的企业都有所谓的企业文化,其实真的能融合到文化中去的有没有10%?像国内互联网公司,又有几家真的是当成企业来做的?当所有人都把互联网看成简单的一颗摇钱树,我想互联网沦为“保健品”的日子,恐怕不远了!
作为百万互联网从业者,我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感到悲哀!
最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美国旗帜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的管理层名单,详情:http://www.google.com/corporate/exec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