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岛忙碌紧张的十天里,我几乎将手里那本《青岛旅游指南》里介绍的“青岛十大美食”尝了个遍,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山东家常的面条。
喜欢他们的面条,几乎都是手工现擀现做的,长且厚,大约有二指宽,吃起来很有嚼劲,有一丝轻微悠远的回甜。面条的佐料很简单,但只需再加上一点香油和辣椒,便活色生香,令人垂涎。在寒冷的冬季,看着一碗碗粗犷中透着圆润温热的朴素面条,实在倍感窝心。
在青岛,随处可见很多规模不小且装修不俗的面馆,这和重庆不一样。在重庆,大部分面馆,尤其是味道地道的“老字号”面馆,都显得陈旧简陋,并且地处偏僻,颇有些大隐于市的姿态。如没有当地人的指点,游人一般很难觅得到。
这些店主一般都是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理念,只自顾忙活。有名的“黑娃面庄”曾在我家附近,老板是一对夫妻。从我3岁开始上幼儿园开始,妈妈就常带我去那里吃面,那时还只是个小面摊,2两小面只要5毛钱。他们生意红火,一年到头客似云来,名气越来越大,后来,常有人专程从别处开着车来,只为吃一碗那里的麻辣小面。
年幼的我对他们的行为很难理解。直到十几年后,我到了北京,也曾好几次专程从新街口坐地铁去建国门,只为吃一份四川办事处吃“川北凉粉”。这时,我才深深体会到那份对家乡味道的眷恋,对味蕾至尊的善待。
而我走进这家“山东手工面”的面店,或多或少是被它简洁大方的装修所吸引。本来想要一份青岛有名的“海鲜打卤面”,一看到招牌上赫赫然印着“油泼面”三个字,立刻改变了主意。
明知道这不可能是地道的“陕西油泼面”,也不会有秦川大地特有的热油辣子,但我的味蕾却止不住被“油泼面”这三个字背后,那份属于黄土高坡的磅礴所俘虏。
对一个在异乡遭遇冰冷寒冬的人来说,一碗油亮热辣的油泼面,到底比温柔婉约的海鲜面更具杀伤力吧?


青岛“食”日谈相关推荐:
最美的时刻遇见了谁——翡翠三鲜
红情绿意春节小炒——青岛辣炒蛤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