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释永悟禅师传承您如何如法使用念珠念佛?

(2014-05-08 21:18:40)
标签:

转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鱼山梵呗》传承人释永悟禅师传承您如何如法使用念珠念佛?

 

    梵呗是和尚念经的声音。梵呗是佛教僧人必修法门,梵呗属佛教音乐范畴,但佛教音乐不是梵呗。佛乐是梵呗流变的艺术舞台音乐,梵呗念佛,福慧双增、功德无量。音乐念佛,造业损福折寿。

 

     我国最早的梵呗是鱼山梵呗,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230),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感鱼山之神制,而始创“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的“鱼山梵”或“鱼山呗”,后世简称“梵呗”,历经支谦、康僧会、觅历及“亦云祖述陈思”的帛法桥、支昙钥、昙迁、僧辩、慧忍、萧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将梵呗提倡传承发展光大,盛于齐梁,普及隋唐。唐朝年间(804—850),日僧空海、圆仁等大师将梵呗请至日本大原生根,谓之“鱼山声明”。请至韩国,称之“鱼山”。流失1777年至今,经梵呗沙门永悟禅师正本清源,传承重辉,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称“鱼山梵呗”。有《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论文集》、《鱼山梵呗声明集》等专著行世。

 

   一、诵梵呗的意义及功德

1、《十诵律》云:如听梵呗,其利有五:一者身体不疲,二者不忘所忆,三者心不懈怠,四者音声不坏,五者诸天欢喜。

 2、《长阿含经》中记载:音声具足五种清净,乃名梵音:一、其音正直。二、其音和雅。三、其音清彻。四、其音深满。五、周遍远闻

 3、《法华经》云: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4、《南海寄归传》:能知佛德深远,体制文之次第(能体悟佛法),能令舌根清净,能得胸脏开通,能处众不惶不惧,能长命无病

5、相传昔时有僧讽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天上的天神闻声,长跪合掌恭敬谛听,直待咒文诵完始起身离去。

 

   二、梵呗赞、偈、咒、文、佛号五种的五种次第

 

 咒、文、赞、偈、佛号

1、音声念诵,是入清净基本方法,即开口发声念诵,又有意念口出光明,故又称光明念诵。

2、金刚念诵,合口动舌默诵,即声在唇齿之间唇齿不动,靠舌头动调息(风、气、踹、息)鼻呼吸、通三脉七轮、发海潮音、生津吞津等修炼方法,是梵呗主要修行功夫之一。

3、三摩地念诵,即三昧念诵定心一境入禅定观文字实意。

4、真实念诵,  是定心一境而观文字的实相。

5、降魔念诵,降魔念诵是内住悲心,外现嗔怒的一种高声念诵。威严庄重。(用法)

 

   三、声明堂念珠

  

    声明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梵呗寺创始人住持释永悟禅师传承梵呗、法脉、法器法物的传习所,有永悟禅师设计监制、开光加持传承收藏的法器流通处。

   念佛的念珠法器又称佛珠,一般人认为佛珠只是计数的,其实是念经加持的圣物,多以佛教菩提子与七宝相配穿。是佛教徒修行人不可缺少的念佛修行的法器。

 

 

    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应是佛教当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

    1. 名字的含义

佛珠,从字面上看,是佛教用品中的珠子。具体地说是佛教徒在念佛时为了摄心一念而拔动计数的工具。当然,佛珠也逐渐扩大成为一种佩饰,非佛教徒中,也广为佩戴。大多数人选择佩戴佛珠手链。

佛珠名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弗诛,就是不要诛杀生命的意思。不论在家出家,佛教中的第一大戒是不杀戒。我们每个人都不愿失去生命,推己及人,每一个有生命的有情也都是如此。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佛教更是着重这一点,并强调戒杀护生的人必定有健康长寿的结果。佛珠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中,也是时时在提醒自己爱惜物命。

    2、形状的含义

佛珠一般是圆球形的,表示圆满,也就是完美无缺的意思。我们常常抱怨人生的很多缺憾,人的很多缺陷,但我们总是没有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佛教千言万语、苦口婆心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圆满无碍的智慧和功德,只因为自己无谓的烦恼,而将这些本有的圆满智慧覆盖了,不能显现出来。只要能化解这些无谓的烦恼,就可以与佛一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随意运用。

     3、结构的含义

每串佛珠由一个主珠、若干其他的珠子和穿绳三部分组成。主珠代表着佛,穿绳代表着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着僧,佛、法、僧三宝都可以包含在一串佛珠之中。所以,对佛珠要有恭敬心,如对圣容,收拾身心。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

     4、数目的含义

佛珠中,数目较多的是18粒(加上主珠是19粒)和108粒(加上主珠是109粒)。18代表着十八不共法,这是佛的十八中特有的功德,是其他圣贤所不具备,所以说是不共的;18也代表着十八界:内六根界,外六尘界,加上六识界,共十八界,十八界包含的宇宙中所有现象。108代表着百八烦恼,也就是人的一百零八种烦恼。简单来分这一百零八种烦恼不外乎五盖:贪、嗔、痴、慢、疑,也就是贪婪、怨恨、蠢痴、傲慢、疑惑。人之所以身心有疾病,之所以本有的无量智慧功德不能显现,就是因为这些烦恼的存在,之所以叫五盖,就是这些烦恼盖着了本有的智慧功德。如果化解了这些烦恼,就同于佛。

    5、功能的意义

虽然佛珠日益扩大为一种佩饰的作用,也就是成为人们一种时尚的饰品,但佛珠本来不是这个功能,而是拔珠计数、念佛掇心的作用。

佛教认为:人之所以有各种不如意事,甚至灾祸性的事,都是以前身、口、意没有管好,所谓身口意犯了恶业,比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醉酒。这些不好的因,导致以后有不好的果。而手持佛珠念佛,一声佛号,拔一下佛珠,就可以有效地管好身口意三业,使不放逸。久而久之,就会远离五盖贪、嗔、痴、慢、疑,就会有好的果报。也就是说,念佛拔珠不是最后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用来管理身口意方法。目的是为了改正缺点,化解烦恼贪著,恢复本有的圆满智慧功德。

 

   四、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 持珠: 手上持用的或手腕上佩戴,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这就说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会获得无量的功德。

2、饰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为之。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饰品了。在我看来,凡是这些爱戴佛珠的人,皆应看作是深具善根、无始劫来与佛有缘的人。佛陀早有明示:“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

3.挂珠108颗:脖子佩挂的,多采用菩提子以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佛教七宝材料配制而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匀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作。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主法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一般来讲,挂珠的佩戴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应选用那些水晶、玛瑙、翡翠、珊瑚等宝石类,能够使人有凉爽贴身的感觉;在冬季里就应选用琥珀、密蜡或果实一类的挂珠为好。

   五、念珠组成及使用的规定

   完整的念珠有佛头珠、宝塔、子珠、隔珠、弟子珠、顶珠、地藏对珠,观音线、背云、流苏等组成。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佛头(最大的那一粒)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珠到母时,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恭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要跨越或直掐而过母珠佛头。经云:“不应越母珠,蓦过越法罪。”“因绳线表观音,母珠表弥陀也。”

    挂珠是出家人挂颈上,佛头在颈后,又叫法珠,在寺院只有住持才可以这样挂珠,代表法主,四大班首及执事戴,弟子珠在胸前对应自己职务东西序,朝东或西,小和尚挂就有点欺师灭祖了,在寺院挂就会被“迁单”,在家人不可以挂在脖子上,有人把当项链挂挂件就没有关系了,念珠挂在颈上挂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两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规矩。念珠是修行的法器,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

 

     六、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为欲利益诸有情故。以大悲心告诸大众言。汝等善听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求诸法得成验者。其数珠法应有如是须当受持。

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五倍。
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十倍。
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倍。
若用木患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
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万倍。
若用因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万倍。
若用乌嚧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万倍。
若用水精(晶)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万万倍。
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数难可校量。

诸善男子其菩提子者。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呪无异。获福无量。

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此即数珠法相差别。

诸善男子。以何因缘我今独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诸人善听。我为汝等重说昔因。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信邪倒见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盛。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既是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佛是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着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必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其子乃得重苏。外道赞言。诸佛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诸外道等悉舍邪归正发菩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议。诸人咸号为延命树。以此因缘有其二名。应当知之。我为汝等视其所要。说此语已。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法王子。如汝所说一无有异。

一切大众闻此持珠校量功德。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七、科学念佛念珠的手法秘诀

   

    三指主要是中指手厥阴心包经、食指手阳明大肠经、大拇指手太阴肺经三条经脉的起始。主要是摩擦经络稍端,修炼心平气和机能正常运转的功能与大肠排泄功能。

 

     食指大肠经卯时( 5点至7点 ) 旺,有利于排泄,大拇指肺经寅时( 3点至5点 )旺主气治十二大关节中指 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旺,增强心的力量,定心不乱的,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现代医学并无心包这个名词。古时候的中国人,视心脏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故认为心脏外有一层膜保护心脏,而此膜即称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护心脏、使心脏机能正常运转的功能。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通过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心包经包围心脏,有保护作用,若有受损其所呈现的症状和心脏受伤害时一样。如脸部上火、发红。心悸、目黄。沿着心包经的经脉,由胸到侧腹,会产生疼痛、麻痹感。并伴发抽筋、手掌发热等症状。心包经有异常时,压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阴俞穴位感觉有硬块。心包经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卫等。

   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