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分析(13)

标签:
2022北京卷地理等级性考试地理新课标试卷分析 |
分类: 地理(学业等级性考试) |
20.(7分)
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奧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图13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
(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水平4——视角丰富,实例恰当,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准确运用地理术语
水平3——视角较丰富,实例恰当,逻辑较严谨,条理较清晰,结构较完整,运用地理术语
水平2——视角单一,实例较恰当,缺乏逻辑,无条理,结构不完整,无地理术语
水平1——无视角,无实例
这道题简直是太可怕了,感觉考生最后看到这道题只剩骂娘了。连标答都没有,改成语文考作文了。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后面的学生真的就苦了。以后就要次次练小作文了,地理老师也要改小作文了,先抱抱同事安慰一下。
最后一题,如此之大的信息,如此之大的题目,还要在马上就要到的时间,先不管答案如何,率先想到的就是时间一定要调整,后面至少要留下至少15分钟的答题时间才行,看选择题状况,还是缩小做题时间到15分钟之内吧。
怎么答呀?地理意义说白了就是产生的有利影响,也就是双奥遗产对北京发展的有利影响。这么多资料,看完都费劲,不用哪个都不放心,闹心。大致按着地域文化、城市辐射功能和碳排放分个类,然后注意是可持续发展,最后造成的有利影响。
地域文化方面
地域文化主要讲的是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北京市是历史名城,地域文化独特,不仅影响奥运建筑的布局和风格,比如鸟巢在中轴线上,还可以弘扬中华文化,比如中医药体验馆,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双奥”之城,“绿色、人文、开放”等理念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奥运文化,这种文化遗产影响了北京的城市景观,出现了鸟巢、水立方等著名场馆,丰富了城市景观。也提升的人们的对于城市发展的观念,绿色,开放,科技成为主题,通信的发展、云转播、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使用等等,这些都为北京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进步增强北京的经济实力。
大都市辐射功能方面
北京是首都,是超大型城市,本身服务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广。有借助举办冬夏奥运会,尤其是冬奥会对张家口市的影响,修建高铁,完善交通体系、修建场馆,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提供就业岗位,提高个人收入,从而带动张家口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到协同发展,增加腹地的数量和水平,也能对北京的城市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碳排放方面
北京“双奥”之城,无论是仪式大火改小火还是水变冰、蓝变冰,还是首钢的转型,绿色能源的使用,都体现出北京发展的理念“绿色“,通过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带动北京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助理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之,奥运遗产影响北京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感觉自己不是在答地理题,而是做命题小作文,关键还不知道得多少分,真想看看满分的答案是什么。最后一道题将是一道综合论述题,需要综合全面的处理问题,真的是一个挑战。这道题的评价就是能力但无语。
试卷全部分析完了,可能真的是新课标的第一次全面的展示,给的启示还是比较多的
1.区域地理必须落实和加强,也就是区域认知能力
2.自然地理的难度下降,过去公认的重点和难点不再突出,感觉了解了基础知识点就可以了,比如气候。但要求对地理原理和过程描述要清晰严谨正确。
3.必选二和必选三怎么处理,我感觉不要太细,但一定要知道基本概况,比如城市的辐射功能,清晰的知道城市的功能,影响辐射的因素,纽约的发展,前面用于分析,案例用于迁移。
4.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加强,既要清楚单个知识点,又要明白和其他的联系
5.要有大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最后一道题的小作文。的确不能光就知识考知识了,真的要具备用所学的知识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是综合思维能力,
6.多次引用学生实践活动做案例,虽然和资料差异不大,但是很鲜明的告诉大家不能只坐在课堂里死读书,而要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所以一些地理研修、地理调查还真的很有必要,但要和课标紧密结合,做到放而不乱,相辅相成。
等级考试考察新课标的落实,根本上就是告诉大家如何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好了,分析就到这里了,就是一名水平极有限的普通老师,就这点高度了,只是个人的理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