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作品。
11月23日上午,在省荣军医院临终关怀病房,和乳腺癌斗争了10年的覃艳,在《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及器官捐献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并将最后一笔医疗费捐献给省慈善总会,用于帮助和她一样遭受肿瘤折磨的病人。
这是一个癌症患者,在生命最后时刻发出的绝唱……
“我担心说了,你们都不同意”
临终病人留下绝唱
省荣军医院住院部301病房里,时钟一分一秒地跳着。在50岁的李振英看来,每次跳动,就像锐利的刀尖扎着他的心:妻子的时间又少了!
覃艳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由于癌细胞侵噬,她的嘴严重变形,左脸深深塌陷下去。每过几分钟,她就需要丈夫或护工把病床摇一下,不然,她的全身就像被白蚁叮咬一样疼痛难忍。
算起来,这是覃艳在确诊罹患乳腺癌以来,第四次住院,但这次注定是她今生最后一次住院。“从去年11月开始,癌细胞就开始向她的肝脏扩散,这种情况,病人一般都扛不了多久。”荣军医院肿瘤科主任万华军说。
今年8月26日住进临终关怀病房以来,覃艳的病情每况愈下。除了保持清晰的思维外,她的头发越来越少,目光越来越浑浊。
覃艳也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做出了捐献角膜、遗体和最后一笔医疗费的决定。
这个决定她没和任何人商量,以至于她宣布时,连丈夫都感到震惊。李振英呆了,“扑通”一声坐在了病床上,“你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你把一切都捐了,将来我和女儿怎么祭拜你?”这个伺候了妻子10年的坚强男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
“我知道你怪我不和你商量。可我担心说了,你们都不同意。也许这样做对你们不公平,对你们太残忍,但我的生命太短暂了,对社会贡献太少,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覃艳费尽气力,终于把想要表达的意思给丈夫说清。站在病床前的李振英,早已泪流满面。
“她爱唱歌,也特别会唱歌,就是命运对她太不公平”
土家妹36岁得绝症
46岁的覃艳,是荣军医院荣管科一位普通职工,这位出生在长阳一个干部家庭的土家妹子,能歌善舞。读书时,只要学校有文艺活动,就能听到她的歌声。
1975年,她和家人一起来到武汉,随后进入国棉二厂,成了该厂文艺骨干。1984年,覃艳代表武汉市参加了在陕西举行的文艺群英会,一曲《洪湖水浪打浪》,让她捧得奖杯。
1987年,覃艳作为文艺特殊人才调进荣军医院。“她爱唱歌,也特别会唱歌,就是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今年春节,她的嘴已全歪了,但她仍坚持登台唱歌,这让全院职工都很感动。”原荣军医院荣管科书记江泽仁说。
覃艳的唱功得到了许多专家肯定,她曾荣获省首届青年业余歌手大赛三等奖,还获得过省青年业余一级歌手称号。
为了使唱功更扎实,覃艳参加了音乐培训班,希望学到更全面的知识。
就在她一如既往追求理想的时候,却不幸被厄运之箭射中。1995年7月,她发现右乳房长了拇指大一个硬包,随后确诊为乳腺癌。这犹如当头一棒,令她几乎崩溃。
“别人骨转移顶多活5年,你活了7年多了”
抗癌路上写就传奇
癌症这个恐怖的字眼,常常让人想起死亡。覃艳被查出乳腺癌时,已是晚期。
“当时做完手术,我们就发现癌细胞已向淋巴转移了,很明显已进入晚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原俊回忆。
1996年,癌细胞开始向覃艳的骨骼转移。在专家看来,覃艳的生命就要走向终点——“骨转移”标志着已病入膏肓,顶多能活三五年。
覃艳没被吓倒。“我不怕,这个病既要重视,又要藐视。如果天天生活在恐惧里,那有什么意义。”忆起当年,声音微弱的她斩钉截铁。
休息一年多,覃艳就又回到单位上班了。“她每天带着药上班,中成药用玻璃瓶装着,西药放在包里。虽然有病,但她工作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差,还经常唱小曲给大伙听,没人把她当病人。”江泽仁说。
覃艳的邻居涂希平说,有一次,覃艳到肿瘤医院看病,轮到她时,医生问:“覃艳,你带的病人呢?”当覃艳告诉他自己就是病人时,医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骨转移7年,还这么健康?
“她就是这么自信,乐观,开朗,今年3月,她的嘴巴已经合不拢了,但她仍若无其事地陪着远道而来的同学去唱卡拉OK,让他们尽兴而归。平时,即使全身剧痛,她也坚持一个人到医院看病。”涂希平说。
2003年7月,覃艳到省肿瘤医院例行治疗。一位为她看过病的医生跟她开玩笑:“覃艳,你赚了!别人骨转移顶多活5年,你活了7年多了!”
覃艳一下就被逗乐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她击退了癌魔,创造了奇迹。
“捐款是为了救人之难,两百元都不一定帮上忙呢”
永不改变的热心肠
就像不肯放弃工作一样,覃艳也一直没有放弃奉献。
还是在童年时,她就乐于助人。“当时我们家住在长阳县城,一到农忙,姐姐就跑到郊区的老乡家帮着干活。采茶,掰玉米,收稻子,什么都做。”覃艳的弟弟覃旭东说。
从长阳来到武汉,从国棉二厂到荣军医院,覃艳的热心肠从没有改变。每年,她都会给灾区、残疾人、重症病人捐款捐物。同事们介绍,集体捐赠时,她捐的衣物很多是新的,要么就是专门洗过。捐款时,别人捐几十元,她出手就是一两百元。
“我专门问过她,为啥捐那么多。她说,捐款是为了救人之难,两百元都不一定帮上忙呢!”涂希平说,得乳腺癌后,覃艳似乎更热心了,看到报上有残疾人、孤寡老人的报道,她就不声不响地汇款去了。
今年3月,有个同事得了心脏病,单位号召捐款。覃艳白天捐了一份,一想同事的难处,又凑了500元连夜送去。同事知道覃艳也有重病,不肯收。覃艳坐在同事病床前说:“我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脏了,也就剩下几个月时间。如果你能治好病,我会走得更开心。”一番话,说得同事直掉眼泪。
“假肢厂有个职工得血管瘤,她捐了500元,抗非典她捐了200元,资助贫困生500元……这些是大家看得到的,还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涂希平说,覃艳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她觉得这样活着,生命就算短暂,意义也会长远。
“时间不多了!我想走得更有意义一些”
生命在奉献中燃烧
覃艳已1个多月没吃东西了。每天,同事们都轮流来看望她。
24日上午,省慈善总会、荣军医院的领导一起到病房看她。大家紧紧拉着她的手,生怕哪一刻她突然走掉。
“谢谢你们。”覃艳眼里噙着泪。
一阵激动后,她断断续续诉起衷肠:小马他们四个,用微薄的收入买来一只鸭,炖汤端到她床前;食堂的师傅听说她想吃饺子,专门跑到菜场买鲜肉,剁馅包饺子……还有亲爱的丈夫,20年来什么都依她,给她带来了世界上最珍贵的感情!
“我不知道怎么回报。时间不多了!我想走得
更有意义一些,捐出角膜、遗体和最后一笔医疗费,是我多年的心愿,也算我留给这个世界的礼物吧!”覃艳的话,令病房里的人无不落泪。
说完,她要为大家唱首歌。她说,唱歌是她生命的一部分,以此当作感谢吧。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尽管她的发声有些困难,但人们早已被深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