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瞬间 |
因为工作的关系,整整去南京的时间接近一周的时间。手上的南京的旅游地图上标注了南京四十景,因为采访任务比较重,所以,我就带着走走看看的写意心情去看这个江南城市的风景,或许了解城市的历史变迁才会更有收获。
那是一个天空阴晴的下午,我们走在神秘的神道上,面对古老沉重的石雕石兽,在沧桑和时光的拍打中,脚步总热烈不起来,刚刚经过中山陵人头簇拥的情景,总觉这里有些说不出的凄清。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坐落在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建于1383年(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2003年,明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了所有南京人的骄傲。明孝陵的知名度也迅速鹊起,名动海外。明孝陵历史悠久,庄严神圣,充满皇家气派,又有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葬之谜,遗迹斑斑,古木森森,更显神秘,引人探幽,不提。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坐落在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建于1383年(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2003年,明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了所有南京人的骄傲。明孝陵的知名度也迅速鹊起,名动海外。明孝陵历史悠久,庄严神圣,充满皇家气派,又有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葬之谜,遗迹斑斑,古木森森,更显神秘,引人探幽,不提。
在埋葬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地宫,我感悟到的是前人的智慧和荣耀,但明孝陵和中山陵有不可比的东西,那就是人气,深层面地想来,是今人瞻仰他们时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态度和所寻求的东西,一个是极其神秘而显摆的皇家气派,毕竟离自己太远;一个是平和而温润的百姓愿望,就在自己眼前。
相比中山陵,明孝陵由于时间久远,建筑工艺相对落后,远不及前者能给人很大的震撼。但是,墓前有一条长长的神道,两侧有很多守卫陵墓的石兽和人像,特别奇怪的是手中的地图显示,此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不是直线通向陵墓,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神道。
原来陵宫前对梅花山,这里是孙权陵墓所在,当初朱元璋的手下大将准备拆了墓地建此路,明太祖朱元璋敬重孙权是江东好汉,曾说要孙权这条好汉为他看大门,故特意将神道绕了一个半圆,所以神道不得不改直行弯。此外,也可看出朱元璋是农民出生的皇帝,做事不拘成法,勇于创新,在陵寝建筑上也算是别出心裁。
神道路上的石人石兽,历来是南京的代表象征标志之一。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在附近景点买来的书中说道,在造型艺术方面,明孝陵神道石刻风格多样,造型厚重简朴,以形体高大取胜,象、望柱等石刻皆为巨制。在雕刻技法方面,注重写实,离巧于拙,多用减地技法,线条圆润流畅,细徽处精雕细琢,甚至在象耳朵上雕刻出若隐若现的耳脉、在獬豸和麒麟脑后雕刻出千丝万缕的鬃毛。明孝陵神道石刻将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融为一体,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明孝陵之神道两旁密布银杏树,霜降时节层林尽染,那斑斓的色彩艳丽夺目,与那些石兽的配成绝佳的画面。所以去明孝陵最好是深秋。看着看着,我又忍不住抓起相机,想再多拍点照片啦!
前一篇:明孝陵石象路6种兽入选之谜
后一篇:做人,请记住这十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