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植物——粟与狗尾草

标签:
文化 |
http://s13/mw690/001lvQztzy7nCwk2MOg1c&690
诗经中的有关粟的诗有两篇,都在《小雅》中,分别是《黄鸟》和《小宛》。其中《黄鸟》全诗如下: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译成现代汉语,大致如下:
黄鸟黄鸟,不要成群落在楮树上,不要啄我粟米。这里的人啊,不肯养我。还是回去吧,返回我的家乡。
黄鸟黄鸟,不要成群落在桑树上,不要啄我粟米。这里的人啊,不可理喻。还是回去吧,回到兄弟身边。
黄鸟黄鸟,不要成群落在柞树上,不要啄我黍稷。这里的人啊,不好相处。还是回去吧,回到叔伯身边。
这首诗写的是流落异乡人的痛苦。黄鸟成群飞来,啄食自己辛苦种下的粮食,当地人也“不我肯谷”、“不可与明”、“不可与处”,于是,“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这诗中提到植物的有六个字:穀、桑、栩、粟、粱、黍,前三者是树木,后三者是粮食作物。穀,即为谷的繁体字,一般上应该为生养或者谷子的意思,但在此处为楮树,即为构树。桑,即为桑树。栩,柞木,又称蒙古栎。粟与粱是同一种,就是现代的小米。黍是另外一种谷物,在诗经中出现很多次,是当时重要的粮食。不过,对于我们现代南方人来说,真搞不清楚粟与黍的区别,都称之为小米。
楮与黍另文介绍,这里主要介绍粟(粱)。
粱(Setaria italica)为原变种,属于禾本科黍亚科狗尾草属的植物。一年生。须根粗大。秆粗壮,直立,高0.1-1米或更高。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厘米,宽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缍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
粟为粱的变种(S. italica var. germanica),其主要特征:植物体细弱矮小,高20-70厘米。圆锥花序呈圆柱形,紧密,长6-12厘米,宽5-10毫米;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毫米,黄色,刚毛长约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梁和粟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选择的栽育,有着多种多样的品种资源,根据其生长期的长短可以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有大白谷、大黄谷、小春谷等,有耐旱的、和耐涝的,也有较耐碱等品种。
粱与高粱不是同一种,高粱属于禾本科高粱属的植物,区别还是比较大的。粱有一个近亲,就是我们常见的狗尾草。狗尾草在诗经中称为“莠”,就是“良莠不齐”的“莠”,诗经中有三处提到,泛指杂草、野草。
http://s2/mw690/001lvQztzy7nCwn7UfDe1&690
《齐风·甫田》全诗如下: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用现代汉语表达:
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惶惶。
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深深长势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怜,扎着小小羊角辫。才只几天没见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又名莠(诗经、礼记)。一年生。根为须状,高大植株具支持根。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0-100厘米;叶片扁平,长4-30厘米,宽2-18毫米,通常无毛或疏被疣毛,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或基部稍疏离,直立或稍弯垂。其外形与粱极为相似。
狗尾草是粟、粱的祖先。狗尾草与粟同科、同属,二者的幼苗、植株、穗形等的形态、结构以至颜色,基本上都相似。两者染色体数量相同,粟与狗尾草杂交比较容易成功,其杂交的后代曾出现育性不完全现象,说明它们之间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两者具有相同的基本酶带,酶谱类型非常相似。由此可见,中国粟的祖本就是狗尾草。
那么,粟是怎样由狗尾草进化而成的呢?我们的先人们在采集过程中无意发现,狗尾草的籽在挖刨过的土壤里长得更好,于是开始有意识地播种。在此过程中,他们又发现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而从中选择穗大、苗壮的进行特殊培育,使它形成新的优良遗传性,再使它稳定;然后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优中选优,最后作为新的良种推广种植。可能经过几百年的选优培育之后,栽培的狗尾草慢慢变成了粟,而原来野生的狗尾草仍然是狗尾草,各自保留着相似而又略有不同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