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的李白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一千年的敬亭山,一千年的孤寂,独坐敬亭山的李白,还是在那里默默的注视。飞去的众鸟,是不是已飞回来,游逛的白云,是否又回来陪伴李白。鸟飞走就让它飞走吧,别让它打搅诗人的思绪,白云飘走就让它飘走吧,别让它把诗人的思乡情激起,一千年的敬亭山,一千年的诗人。
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州城北五公里的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敬亭山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六十座,主峰名一峰,海拔三百一十七米。
三百一十七米,这算不上大山,这也验证了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敬亭山,在李白出现之前默默无闻,尽管在此之前,有南齐诗人谢眺光临,并且留下墨宝,但知道着甚少啊。也就是说是李白造就了敬亭山,敬亭山也成就了李白,真实的反应了李白当时那孤寂无助,怀才不遇的内心。
李白一生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诗,来发泄自己苦闷,也就是于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愤愤的情感。
敬亭山仿古建筑门坊矗立山口,门坊上刻有“敬亭山”三字,门坊内筑有李白雕像,迎门而立,飘然欲仙。昭亭湖内筑有昭心亭,由双塔而上,山势渐高,林木茂密,由古昭亭坊拾级而上,步曲径通幽的竹海小径,摇曳的竹叶,我仿佛穿梭在浩渺的绿波之中。盘山而上,便可登太白独坐楼,此地是敬亭山景观荟萃之处,远处的翠云庵、就好像近在咫尺。望着姹紫嫣红的满山杜鹃花,置身于此,仿佛进入画境一般。登临山顶,极目远眺,南漪湖烟波浩渺,碧波云天。
此刻独坐在敬亭山,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以李白的性格,不像有孤寂之情,应该是以山自比。在他的心中,山是很高雅脱俗的,同时也反映了李白内心写照。李白才华横溢,傲岸脱俗,虽然也有仕途经济思想,但应该多少有怀才不遇之寂,也应该有曲高和寡之情。
历来歌咏敬亭山的诗人很多,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就有诗曰:“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但唯有李白的这首诗最引人注意。敬亭山也是借助李白的这首诗,声名鹊起,可见李白的诗是何等的重要。
也正是在这首诗写出后的九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叛乱,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李白一生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诗人
云雾缭绕的敬亭山,满目苍翠,远山近水,相互呼应,难怪李白流连忘返,独坐敬亭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