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古城,千年台儿庄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告别微山湖,我走进了运河古城的天下第一庄的“台儿庄”。 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被乾隆称为‘天下第一庄’”,呈现出“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台儿庄有着它最优美的名字“北方江南”,也被乾隆皇帝称赞到的“天下第一庄”的美誉。历史上的台儿庄集八种建筑风格、72庙宇于一体,这在中国是极为罕见的。台儿庄在历史上就是一座水城,“汪”渠相连,随“汪”而居,很有特色。是一座近百条水街、水巷形成的水巷纵横、以船代步的古水城。
更让世界认识台儿庄的还是那场战争,1938年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台儿庄战役的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抗日战争的又一次巨大胜利。在战斗形势极为严酷、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年代里,为了抗击敌人、消灭敌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千千万万老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一使这座古城化为废墟。新中国建立后,台儿庄古城区一直是兰陵县和台儿庄区政权所在地,党和人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改山治水、战天斗地的运河治理、农田改造等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直到改革开放时期,台儿庄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改变,城市建设逐步向西部新区发展转移,旧城的老居民区依然保持着古朴自然的陈旧落后面貌。
台儿庄古城为“运河古城”的核心区,今日台儿庄还拥有最能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纤夫村”,城内至今仍有大量的古街巷、古建筑。运河上还保留着较为完好的驳岸、被水石堤、水门等水工遗存。被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河水千年缠缠绵绵,流淌不息,或湍急如郎或平静如镜。婆娑柳枝轻吻着水面,船只静静地从我身边划过,长长的橹在船家粗壮的手里是那么熟练,仿佛在守护一曲沉睡未起的棹歌。这一份清新和流深的河水的安详与诗意。街道的商铺开张了,吆喝声就是甜蜜的歌谣。
小船摇过那桥,那巷,我凝视在那墙与历史对话,用柔情与历史示好,用脚步与石板交流。历史散落在每一个寻常的屋檐下,渗透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散落在一个个别致的庭院。历史的脚步渐渐慢下来,浮躁的心也静了。
江南的水乡我去过很多地方,古城我也去过很多地方,但台儿庄的沧桑和厚重的历史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同样是小桥流水人家,
走在弯曲的街道,好像行走在枪林弹雨里,看到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场景;或荡漾在小河的游船上,行走在历史台儿庄历史的长河里,我仿佛看到了乾隆下江南黄罗伞盖。杨柳依依,桨声荡漾,摇曳的小船和船家的优美歌声,使我的心融入进了这座古城。走进台儿庄大院,台儿庄将一个鲁南民居建设成了一个具有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客家建筑等八大建筑风格有机结合。大院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的繁荣街,以欧式建筑为主的丁字街,以水乡建筑为主的水街、水巷,以晋商民居为主的关帝庙,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格局,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格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