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品后面的创作谈

(2021-02-02 09:53:01)

敏感地获取稍纵即逝的创作素材(创作谈)

白旭初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过,学写作有三个阶段: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惭,始生畏惧,成之极难;及至透彻,则七纵八横,顺手拈来,头头是道也。按这位老先生之说,我仍处于“成之极难”的难以逾越的关口,常常是,一篇小小说从素材到立意到构思到成篇,有的花上几天、有的却要几月、甚至是几年。

比如,某年我听我的老弟说,那天早上,A城青年路十字路口安全岛处有个一丝不挂的年轻疯女人,在那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吸引了无数男人驻足观看,直到一个好心的老太太给疯女人穿上衣裤,大家才散去,结果我老弟厂里许多男工都迟到了。当时,我觉得这件事有点意思,觉得可以写篇小小说,但几经琢磨也不知道如何下笔,就在我的素材本上记下了。直到某年下半年我才把这篇叫做《迟到》的小小说写出来,发表在《金山》杂志上。后来《迟到》还收入了几个选本。又比如,一天,一位文友,官至某县副县长的打电话约我到一处茶楼品茶聊天,几个小时的他说和我说,到底说了些什么我不记得了。但他说的他还不是副县长时遇到的一件事,我却忘怀不了。那回,他去某乡办事,步行到一个岔路口时,发现一间破旧的小屋门口坐着一个病恹恹的老婆婆,就去问路,还和她聊了聊,并得知她是一个孤老。临走,他顺手掏出一张10元人民币塞到老人手里,又顺口说了一句客气话,说下回我还来看你。事后,他早把这事忘了。巧就巧在几年后,他又经过这个岔路口,无意间他的记忆大门突然洞开,觉得这个岔路口似乎少了些什么,一想,是小破屋没了。他打听,才知道老婆婆早就去世了,小破屋就拆掉了。听村民说,老婆婆死后手里还紧紧地攥着10元钱。

至少是有七、八个年头,这个情景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挥之不去。后来,我根据这件事写成小小说《承诺》。很快,《承诺》在《小小说选刊》“原创佳品”栏目上发表了。同年同时选入了花城出版社的《中国微型小说年选》和《中国小小说年选》,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编选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小小说精选》,漓江出版社的《中国年度小小说》和中国小说学会、名作欣赏杂志鼎力推荐,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小小说选粹》五个年度选本。

《中国小小说选粹》编选者在“评鉴与感悟”中是这样说的:《承诺》的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送温暖”的故事,但该文过人之处在于作者将视线聚焦在了“送温暖”八年之后的某一天:当米副县长重访老婆婆,却发现斯人已逝。他面对承诺,只能空余懊悔。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老婆婆需要的,不仅是象征性的钱币和物品,更需要有关部门为她解决孤寡无依的切实问题。像这种“雨过地皮湿”的“温暖”,只能让老婆婆“紧紧攥着五十元钱”,凄惨离世。当然,米副县长不忘承诺,重寻婆婆,也算得上是为官的道义、人性的光辉……

《承诺》获得了《小小说选刊》双年度全国小小说佳作奖。并进入“可圈可点题库系统”,选入江西赣县中学和青海师范大学附二中高二月考、期考语文试题等。

再说说我另一篇小小说的形成经过。那年,我到武汉去了一趟,已退休的老妹说她没事时,喜欢和电信诈骗人员聊天。我知道她不会上当了,因为多年前在炒股中,她曾被自称设在上海的一个莫须有的炒股协会骗走10万多元。就是老妹的一席话,我写了一篇小小说《你与谁聊天》,首先发表在《常德日报》副刊上。后被《小说选刊》转载了。《小说选刊》副主编的李晓东点评拙作时说,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微小说作为小说的轻骑兵,介入现实生活的能力更强,《你与谁聊天》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作品把人人痛恨,已成社会公害的电信诈骗,反其道而用之,写独居老人通过与电信骗子聊天排遣寂寞,“其乐融融”的背后,“鸟鸣山更幽”,更表现出寂寞的绝望。

我在上面说了一些关于我的事,说是现身说法也好,是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喜自己也好,我的用意,还是想通过我的写作过程,透露一些如何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敏感地获取稍纵即逝的创作素材,如何提练主题,如何布局谋篇等体会供参考,多多写出被刊物编辑和广大读者认可的作品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