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1唐山劳动日报饮食随笔二题

标签:
饮食随笔 |
分类: 国内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 |
https://epaper.huanbohainews.com.cn/tsldrb/pc/pic/202206/01/924d5cca-bab0-4191-87fd-70002ff328cf.jpg.1饮食随笔
齐凤池
·玻璃肉·
我记得三十多年前有一道普通的凉菜,叫玻璃肉。
当年,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的餐桌上都有这道菜。现在回想起那冰凉、甜脆、香腻的玻璃肉,还觉得有滋有味。可惜我记忆中的玻璃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饮食水准的提高,那高脂肪多糖分的玻璃肉,已经远离了餐桌和人们的记忆。
我知道玻璃肉是怎么做的,过去我也做过。它是用猪肉的肥膘和白糖做成的。首先将肋板肉的皮去掉,再把瘦肉去掉,剩下那一层雪白的肥肉膘。再切成筷子那么粗,一寸多长,然后用鸡蛋清、淀粉、面粉搅成糊,把肥肉条放进面糊里,沾匀,放在油锅炸。当肉条变硬、变色漂浮起来后捞出。再用一个锅熬白糖,当白糖熬到用勺一沾,滴下后糖成丝,糖就熬到了火候。这时,把在另一个灶上过油的肉条捞出,马上倒进熬好的糖里,反复翻炒,使糖全部将肉条包裹住,在上面撒上炒熟的芝麻就出锅。最后倒在一个大平盘里,在盘子底抹上油,不让玻璃肉粘在一起。等晾凉后,就可以吃了。这道菜特点是又甜又香又脆。因为经过油炸两次的肥肉条,基本上肉已经化成油了,那些油都渗进了挂的面糊里。被外面的白糖包裹着,一咬当然甜脆香腻了。
那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一个月也就吃到几次肉,所以香甜的食物就非常有诱惑力。
我还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十月份,大哥结婚,厨师就做了这道玻璃肉凉菜。菜做好后,放在了外面的阴凉处。等中午客人都到了,准备开席上菜了,厨师将玻璃肉装盘时,发现差了几桌的玻璃肉。这下厨师着急了,他问我父亲,做的玻璃肉怎么少了,其实我父亲也不知道。后来,有人告诉厨师,是孩子们随手你捏一个,他拿一个,给吃了。马上就要开桌了,怎么办。厨师只好临时决定,再做一个别的菜,补上被孩子们吃掉的那几盘玻璃肉吧。
如今,说起玻璃肉,我仍然感到过去缺少肉糖的岁月和清贫的日子是那么的亲切。
·韭菜花酱·
小的时候,每年寒冬腊月,快吃晚饭的时候,胡同里准传来“韭菜花”的叫卖声。那沙哑敲破盆似的声音,就像小品《换大米》郭达唱的通俗哭法一个样儿。
那年代,韭菜花比较便宜,二分钱一小勺。尽管很便宜,但买的人很少。我父亲平时喝酒,晚上赶上没有下酒菜了,就买上二分钱的韭菜花,炒上一小碗花生米,那小酒喝得挺滋润也挺香。
现在,韭菜花成了配菜的佐料。涮火锅必须有韭菜花,喝羊汤也必须有。但那韭菜花一是咸,第二是味不足,颜色也不好看。
由于我嘴馋好吃口,这几年,平时总爱琢磨一些下酒的小菜。因此,到了什么季节,我就研究一点。自己享用了,再给大伙尝尝,吃过我做的小菜的人们,都想张嘴吃第二回。我做的韭菜花一是色好、二是形状好、三是吃着口感好,就是做起来费事。
等韭菜花一上市,我挑选花白、粒绿的韭菜花买上十斤。挑净韭菜花里的杂物后,用清水洗净,控出水分,用刀切成碎馅儿,放入一个较大的盆里,按照比例,十斤韭菜花、半斤姜、一斤苹果、二斤盐。将姜切成小块,苹果去皮去核也切碎,然后放入盆内再把盐放入,用手搅拌均匀,再适当加入一点碱,目的是保持韭菜花的绿色。将韭菜花搅拌均匀后,放入一个罐内,用布封好,放在不见阳光的阴凉处,二十天后便可食用了。
晚上下班回家,我用小碟,盛上一点儿,点上几滴香油。用油炸一盘花生米,再烫上四两酒,坐在电视机前,那种感觉,那种滋味,真比在大饭店吃桌席还自在。
喝酒剩下的韭菜花,抹在家烙的饼上,再一吃,那可不是一般的感受了,如果平时能吃半块饼,抹上韭菜花后,胃口大开,肯定能再吃一块。
韭菜花味儿真好,臭豆腐味儿真浓,可惜就是上不了大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