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饮食随笔 |
难忘儿时拌苋菜
作者: 齐凤池
唐山有一种野菜,学名叫什么,以前我不知道,前几天我向天津大学的一位教授打听,他告诉我这种菜的学名叫苋菜。之后,我看了一下字典,字典上说,苋菜又名青香苋、红苋菜、红菜、米苋等,为苋科以嫩茎叶供食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长江流域普遍栽培,因其抗旱性强,易生长、喜热、耐旱、耐湿,且病虫害较少,是大众喜爱的夏季主要绿叶蔬菜之一。
苋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特别是含有较多的铁、钙等矿物质,同时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民间有“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的说法。苋菜的叶呈卵形或棱形,菜叶有绿色或紫红色,茎部纤维一般较粗,咀嚼时会有渣。苋菜菜身软滑而菜味浓,入口甘香,有润肠胃清热功效。苋菜也称为“凫葵”、“荇菜”、“红菜”。
每年到了5月份,田间、地头长满了苋菜。田野里成群结队的家庭妇女手拿塑料袋或篮子在采苋菜。
采来的苋菜洗净后用热水一焯,切点蒜末,放点咸盐、味精、香油凉拌着吃,特别爽口,是喝酒的最好小菜。当然,用它包菜饽饽也非常好吃。不过,和馅时要多放点猪油,因为苋菜很吃油,油少了馅不香。
烫好了玉米面,包成薄皮大馅的菜饽饽,在大铁锅上一贴,蒸上20分钟,揭开锅,从锅边铲下来玉米面菜饽饽,一面是焦黄嘎巴,一面是黄的软皮,看了就馋。到了出苋菜的季节,每天市场上都有人卖这种菜饽饽,一元钱一个,卖得特别快。
我的办公室下面有一片很大的桃树林,树林里杂草丛生,草丛里有许多探出头的苋菜向我招手。快到吃中午饭的时候,我拎一个塑料袋下楼,到桃树林的草丛里采几把,回来洗洗,用开水一烫,再用凉水一泡,拧出水分,切点蒜末,放点盐、味精,再炸点花椒油,这样拌出的苋菜不仅碧绿,而且清淡爽口,非常好吃。经济实惠不说,喝酒绝对是下酒的小菜。每天和我一起喝酒的画家朋友刘全忠,他什么菜也不要,只要有凉拌苋菜他就可以喝半斤酒。他说是喝半斤,每天他都超过六两,有时来了酒兴,再来一瓶,最后被酒放倒了。醒来后,洗把脸他说,都是你的凉拌苋菜惹的祸。
记得小时侯,每年初夏,我就开始吃这种菜,到现在算算有40年了。而且年年吃,总吃也不腻。不过,现在和过去吃的概念可不一样,现在吃完全是为了调剂生活,调动胃口。过去吃,完全是为了填饱肚子。
我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后回到家,扔下书包就和邻居的同学到野地采苋菜。那年代,家家粮食都不够吃,都去采野菜。附近的地里都采光了,我们只能到比较远的地方去采。一两个小时就能采十几斤,傍晚我回到家里,把野菜往盆里一倒,母亲把苋菜洗洗,用开水一焯,切头大蒜,撒把盐,连油也不搁,就这么吃,我感觉特别好吃。有时候,母亲把采来的苋菜剁碎了,撒点盐再撒把玉米面,蒸菜团子,我们吃得也挺香。
如今,吃苋菜就没有从前的感觉了,吃起来也不是从前的味道了。苋菜,这种大自然给予人类最普通的充饥野菜,它不仅调剂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养活了困难时期的人们。
我把这种苋菜,叫做老百姓的“救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