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好诗(第77期)

(2019-03-27 05:18:21)
标签:

组诗

分类: 国内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
  • 我生命中接受的第一记耳光

    钓逸大师

    ▌这是一次关于成长的叙述,作者将之写成了诗歌…相对于那些精致的、讲究形式的诗作,此诗的叙述显得有铺排感、粗砺、大气…诗作首先要追叙的是历史的真实、个人的成长记忆之源头,“1966年冬天的某个早晨…我今生第一个耳光”,那个顽皮的孩子“把一粒弹头圆钝的黄铜质手枪子弹投入取暖用的火炉中”,最终引起了发生在家里的一个爆炸事件。但作者在叙述中,很快将自我客观化,“像是在考证别人的经历”,在这种疏离自我的客观化凝视中,这个事件对应了整个“人生”,成为他的生命隐喻…(荣光启)

  • 越轨

    更杳

    ▌标题意味某种违越,是诗里的形象所划出的不安的人生轨迹——“出生时携带的罗盘晶亮如新”,揭示从未依照规范方向感的生活史。诗中另一词语“走神”同样暗示某种歧出的状态,为“身体里有一个速度在晃,/驾着他往不重要的地方冲与刺”作出一再的提示——那种无法维持“正轨”的冲动或许恰好是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所谓“驱力”,永不抵达终点,也绝不止息——这便是动词“晃”的特殊指向。当然,所有主体的越轨行动都源自“道路是布满死肉和坏账”的灾难性境遇,哪怕“微弱的包扎术”也只能成为创伤与崩溃的临时抚慰…(杨小滨·法镭)

  • 父亲

    路云

    ▌雪在这首诗的起始,展开,转折,结束,都用她的声音“嘎吱嘎吱”的变化作为关键词。尤其是诗的中间部分,父亲踩在雪上的“嘎吱嘎吱”声,可以说是这首诗发出的来自心灵深处最疼痛的倾诉,是父亲和雪一起创作了“嘎吱嘎吱”声。直到后面后面继续出现:“在嘎吱嘎吱声中恢复生活的节奏。”嘎吱嘎吱一共出现了四次,构成了这首诗心灵的四重奏:生,活着,回忆,死。这首诗是可以作为一种母题写作类型来讨论的,找到一个个人的角度尤其重要。诗人似乎找到了“嘎吱嘎吱”,但还可以更精炼更集中到这个诗之声上…(蒋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