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苓菜||齐凤池

标签:
饮食随笔 |
分类: 国内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 |
马苓菜 || 齐凤池
原创: 齐凤池 塞外文学 今天
马苓菜
齐凤池
马苓菜学名叫马齿苋。属于一年草本植物。茎匍匐地面,叶子小,倒卵形,开小黄花。可以吃,也可以入药。性耐旱,生命力强。通称长寿菜。我们当地管它叫马苓菜。五月份到九月份地里遍地都是。尤其是菜园子里最多。我家的西面是农村的菜地菜畦里、畦埂上到处爬满了红茎绿叶的马苓菜。菜农们扒草时将马苓菜铲下来扔在地头或路边,挨着地皮的没死就又扎了根。一场雨后,又滋出了嫩绿的新叶。可见马苓菜的生命力是多么的强呵!马苓菜铲不绝,只要有土有水分有阳光就能生活。
我小的时候是吃野菜长大的,马苓菜可以说就是我的救命菜。那年代,我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平时就到农村的菜地里捡点农民扔的捋秧的小黄瓜,青柿子,瘪茄子,老豆角什么的,回来熬着吃。但农民也不能天天捋秧呵,捡不到菜的时候,就采一篮子马苓菜回来拌着吃。
母亲把马苓菜洗净了,用开水一焯,捣点蒜放点盐,每人盛一碗,吃起来就很香。赶上好的时候,母亲炸点花椒油,拌马苓菜那就更好吃了。
我上中学以后,家里的日子好过了,就不去捡菜和采马苓菜了。从此,马苓菜离我越来越远了。再说,我也很少再去野地了。其实,那绿油油的马苓菜就在野地生长着,向我眺望着。
近几年,野菜又成了餐桌上的时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又开始怀念野地的那些绿油油的野菜了。这年代是生意追着市场走,饮食追着口味变。人们想吃什么农民种什么。农民的蔬菜大棚里什么菜都种。就连野菜也是一畦一畦地碧绿着。什么苦妈子、人久菜、荠菜、马苓菜都种。只要是有买的农民就种。这也反映了农民的经济意识和市场意识。
我在一些大的饭店也吃过野菜系列,吃了之后,感觉确实不错。双休日的时候,我也到西边的菜地采了一塑料袋,回家洗净后,不用刀切,长的有手揪断,有三四寸长就行。用小辣椒和蒜末戗锅,然后放马苓菜。转动炒勺,就和靠大虾一样,等底下的马苓菜炒倒了,再翻勺。马苓菜熟了后,放盐、味精、勾淀粉,加香油再撒一把蒜末,就出勺了。这道菜,香、辣、还有点酸不溜丢的味道,特别好吃。
其实晾干的马苓菜也非常好吃。不过得有猪肉,还得用沙锅炖才好吃。每年秋后我都晾一点,留着冬天吃。晾马苓菜不要水焯,就生着晾。吃的时候用开水一沏就行。
去年冬天,我的朋友立军拉肚子,又输液又打针。每天就吃点大米粥红咸菜。吃了饭还喝两瓶庆大药水。但每天还是往厕所跑。第二天中午,我炖了一沙锅马苓菜请他吃,他一看有肉就不敢吃了。我说:“没事,你放心地大胆吃,吃了你的肚子就不疼了。”立军闻到香喷喷的马苓菜炖肉就来了食欲。那顿饭他吃的很饱。第二天肚子就真的不疼了,而且也不拉肚子了。他说:“你的菜比吃药还管事,是什么菜呀?”我说:“是马苓菜,你忘了咱们上学的时候,每年夏天学校都用大锅煮马苓菜,预防闹痢疾。”立军说:“对。马苓菜是管拉稀。”其实,立军也不是吃了我的马苓菜炖肉就肚子不疼了,还是打针、输液、喝庆大药水起的作用。但马苓菜治拉稀谁都不能否认。
后一篇:夏天涼拌菜作者:齐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