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窑坡民俗

(2017-12-28 11:49:23)
标签:

散文诗

分类: 散文诗
窑坡民俗

窑坡民俗

齐凤池

  一、窑坡节日

  窑坡人的节日都活在日历上,日历上的红字刻在他们心上。每个纪念日他们把大红的标语呼啦啦地在煤矿铺开,那些标语口号像飞得很低的彩云,专在人们着眼的地方飘。这些不下雨只让人激动流汗的云,却支撑了一代代挖煤人。在窑坡长大孩子都知道,标语也是一种荣耀,贴在谁家门上谁家光荣。从此,门框上的红标语,成了挖煤人一生追求的向往和荣耀。他们坚信,大红的标语,就是永远支撑矿工的一种特殊精神。

  二、中国制造

  从青纱帐钻出来,迅速渗透工厂分解到每个流程。榔头,扁铲,焊枪,机床,替换了农具。绿色按钮,指点气锤,打击音符。机床的摇把,吹响金属线谱。工厂一片嘈杂,像卑尔根森林鸟语。气锤锻打扭曲的时光,变形的岁月。镦粗氧化细长的肢体,拔长静脉曲张和多余的脂肪。焊枪缝合创伤疤痕,气割肌体多余的小肠。空中行走的女工,拎起钢铁几何,放下紫铜三角,中国制造,在手上组装,数控伸出电子巧手,编制完美弯曲秀发。打磨抛光手掌,烫熨靓丽衣裳。拎着企业的菜篮子,走进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走进工业超市,我们是中国制造。

  三、我是矿工

  那身被黑夜浸染的窑衣,将大田孕育的憨厚,打扮成黑色秧苗,我碧绿的二十岁,蓦地长成矿山黝黑的青纱帐。本该荷锄眺望收获,双手撑起父辈的脊梁。本该掐指策划花烛洞房,早早燃起兴旺家族的袅袅火光,不小心一脚步入了煤矿大门。从此,我将朝天的脊梁,弯曲成拱型的桥梁,双臂撑起亘古的辉煌。我把所有平淡的岁月,在腋下流淌成轰轰烈烈一片远古的绿色童话。在我涔涔的汗水中葳蕤飘香。当我从岁月的更深处和早晨一起升上地平线上,伫立于太阳镜头前,我那张被黑衣打扮过的面容,微笑成一穗红高粱。

  四、灯房女工

  她是从很远很远的山村顶替爸爸的纯朴姑娘,许是爱笑的缘故,人们叫她丁香。清晨,当风的手指撩开矿山的面纱,斟满她深深的笑靥,用双手捧出的是一杯尊敬,一盏永不熄灭的安全警灯。每天她踩着太阳的鼓点,弹拨灯房小径,她每一个香喷喷山里红的日子,都是矿山最诱人的风景。她懂得怎样爱矿工,即使遇到不讲方式的爱慕,她噙泪微笑的花影,摇醒矿山和谐的早晨。她知道,当叩击天桥的脚步,消逝于土地的深处,矿工需要的祝福安全和光明,折一枝翠绿的情感,系一个明晃晃的中秋,她深情的目光,在煤壁上怦怦跳动。

  

  齐凤池,男,河北作协会员,中国煤矿作协理事,专栏作家。河北河间人。现生活在张家口崇礼。国内外报刊开设美术评论,音乐随笔,旅游随笔和饮食文化随笔栏。作品在《诗刊》、《诗林》、《星星诗刊》、《三联生活周刊》、《读者》、《鸭绿江》、《阳光》、《岁月》、《医食参考》、《特别健康》杂志、《美术报》、《中国煤炭报》、《辽沈晚报》、《抚顺日报》《长春晚报》、《内蒙古晨报》、《拉萨晚报》、《河北青年报》、《安庆晚报》、《周口晚报》、《唐山晚报》、《音乐周报》、《华商报》。美国《品》杂志、《世界华人周刊》、《亚美时报》《华星报》、《明报》、《星岛日报》加拿大《大华商报》、《都市报》、《信报》泰国《中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几百万字。著作饮食随笔集《饮食故事》。

诗人简介

齐凤池,男,河北作协会员,中国煤矿作协理事,专栏作家。 河北河间人。现生活在唐山。国内外报刊开设美术评论,音乐随笔,旅游随笔和饮食文化随笔专栏。作品在《诗刊》、《诗林》、《星星诗刊》、《三联生活周刊》、《读者》、《鸭绿江》、《阳光》、《岁月》、《医食参考》、《特别健康》杂志、《美术报》、《中国煤炭报》、《辽沈晚报》、《抚顺日报》《长春晚报》、《内蒙古晨报》、《拉萨晚报》、《河北青年报》、《周口晚报》、《唐山晚报》、《音乐周报》、《华商报》。美国《品》杂志、《世界华人周刊》、《亚美时报》《华星报》、《明报》、《星岛日报》加拿大《大华商报》、《都市报》、《信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百万字。

2017-12-28

张家口市 崇礼区    0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