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治心灵小疾的普通药方

(2017-12-22 16:50:49)
标签:

杂谈

医治心灵小疾的普通药方

  齐凤池

  一.

  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茨维塔耶娃说:“我知道维纳斯是手的产物,我是手艺人,我懂手艺……诗人从职业和手艺转向科学,从已知世界转向尚待认知的世界……诗歌中加入手工的味道,才有柔和力。”

  诗歌创作应该出自心灵和诗意,而不应该出于复制和加工,机床上加工出来的产品,类似克隆的羔羊。而手工出来的才是原汁原味的。

  二.

  在诗人的群体中,我不赞成派别的说法。特别是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口语诗协作和传统诗写作,纯诗和汉诗协作的诸多说法。

  诗歌可以有高低,内容可以有深浅,但诗人不能分帮、分派,立山头。

  知识分子写作对文化的深入和包容,对文明的理解和顿悟,对灵感和激情的匠人般的剪裁和布局,对诗歌本质的探索及认识,有很职业的特点和造诣。这是有目共睹的。

  从语言和修辞上看,知识分子写作,不仅仅关注意象,句子,象征,隐喻等等因素,而且更注重文化的,艺术的,理念的,高蹈的直到象牙之塔。

  而口语诗是反隐喻的。口语诗更重灵感,重生活,轻知识。在诗的表现手法上,口语诗不仅拓宽了诗的领域和空间。同时改变了汉语诗歌(知识分子写作所谓的纯诗)使用语言的传统习惯和向度。

  在题材的选择上和技术的操作上,口语诗更关注的是大众化,平民化,生活化和表象化。而知识分子写作关注的是历史的,思想的,纯语言的和抽象的,是与世界对接技术最先获得专利的。

  知识分子写作的大气,厚重,知识的矿藏量不可忽视,他们的手指早已触摸到世界诗歌之塔的顶端。那上面有一代大师穆旦等人的指纹。

  而口语诗人的平民意识,注重生活化,关注小人物,用细腻的笔法挥毫的细节,更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因此说,口语诗的功能是巨大的,同样是不可小觑的。他们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更新人们说话的方式,用耐心不断洗刷人们陈旧的舌头。

  我始终认为,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就象小提琴和二胡,油画和宣纸写意画一样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不是半斤对八两,也是八两对半斤。

  三.

  作为一个诗写者,或者诗人,在大洋钱说话的今天,决不能把写作当作今天的一种最高雅,最贵族,最时尚的荣耀来标榜炫耀自己。如果,那样就是对《诗经》、《雅歌》的一种美丽的伤害,也是对自己本身的伤害。

  在金钱、物欲、权势的面前,没有一个统治者是满意诗人的,也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诗人愿意跪到在权势和金钱的脚下。在这些诱惑面前诗人首先要保持自身的清洁,心灵的干净,诗歌的透明。在它们面前不应该谦逊,要坦坦荡荡,表现出胸怀大大度。

  当诗歌遭遇到直白,生硬,冰冷的言辞攻击时,不要觉得面子发烧,要象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用心灵去聆听上帝的教诲。不要学法庭上善辩的律师。诗人爱面子,爱虚荣这是诗人天真的弱点。在经过反复修炼后,会逐渐摘掉虚荣的面具修成正果。

  在我接触认识的诗人中,很多诗人不喜欢读别人作品。在评价别人的作品时,也是从词典里挑选最漂亮的词汇做无成本的给予。这种无成本的奢侈馈赠不仅伤害了对方,其实等于给自己很舒适地涂上一层耀眼的胭脂。这种诗人,我认为是伪诗人。

  为什么说,有的人写了一辈子诗也没有成为诗人,有的人出了几本诗集也算不上诗人。这是多种元素定格的。包括个人的修养、素质、知识的含量、先天的才气等等。当诗人写到一定程度时检验诗人重量的不是天平上的砝码。而是检验他们的综合实力,至于写什么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写,你的诗呈现了什么,如果你写了很多的诗歌,没有一句被读者记住那是很悲惨的事。

  其实,说白了,写诗就是一种语言的较量,是语言和诗人本身的较量。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较量。诗人在写作中,一生都在给自己设置障碍,然后在清楚障碍,这种反复的过程,就是向死而生的过程。因此,诗人选择了诗歌就是选择了自讨苦吃。

  四.

  有人说,短诗能杀人,三五行,四六句就达到目的,否则就是自杀。老诗人宫玺有一首短诗《玉玺》“刻你的是刀,印你的是血。”我不敢说是短诗的典范,但也算是精品。

  短诗首先要短,要以小见大,有历史感,灵感在前技术在后,题材在互不损伤的情况下,又互相弥补。短诗具有抒情的血肉,又有思想的筋骨。

  短诗更讲语感,语感是诗歌的呈现形式,象古老的诗经和亘古的山歌。冯梦龙说过:“但有假诗文,没有假山歌。”陕北有一首信天游给印度诗人泰戈尔唱了一个大突然。他对徐志摩说,中国没有好民歌,徐志摩信手拈来两句“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使这位诺贝尔文学获奖大师来了一个大突然。连声说,妙、妙、妙!

  诗歌不讲长短,只注重内在的本质。诗人在追求短诗的过程中更应该追求诗的意境和语境。语境是母语中的黄金,意境是看上去很近的那种远。

  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让我们咀嚼了几千年。

全部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快来抢占沙发吧~

张家口市 崇礼区    5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