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的素质和劣根性
(2015-04-02 21:19:01)
标签:
随笔 |
分类: 随笔 |
煤矿的素质和劣根性
齐凤池
前几年,一家大型国企煤矿组织矿处级领导到欧洲去旅行,他们利用二十多天时间走访了欧洲八个国家。理由是:学习欧洲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
走马观花似的学习了二十几天,能学到什么?有人说,其实就是免费的国外旅游。
记得,牛群和冯巩曾经说过一个精采的相声《小偷公司》,小偷公司领导也到国外学习小偷先进的偷盗技术。听起来真是又可笑又滑稽。可这家国企煤矿的处级领导也到国外学习,和《小偷公司》里的领导到国外学习偷盗技术有什么区别么?
有人问,一个煤矿的领导不在家好好抓安全生产,少出死亡事故,到欧洲学习什么?再说,这些人的素质又能学来什么?
这些矿处级领导大多是利用开卷考试拿到党校文凭,有大专有本科也有研究生,这些没有一点含金量的文凭,在他们手里却成了晋级和升官的资本和条件。
翻开这些人的原始档案,他们的学历,最高的是高中文凭,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再翻开他们的家族档案,他们的祖父是因饥饿迁徙到煤矿。他们的父辈是地地道道的煤矿工人。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是粗俗、传统、民间的管孩子方法。
过去煤矿工人的生活习惯是上班,下班喝酒,打牌,睡觉。工作中的交流语言,就是用脏话指挥生产。在他们的遗传基因里,都潜藏着很深很深的劣根性,他们开口就骂人,说话带口头令。
在安全生产调度会上,矿长骂区长,女人的生殖器离不开嘴。矿长指着区科领导的鼻子说,谁干不了说一声,我马上就换。
这种骂人的风格,是从祖辈父辈血液里流传下来的。他们在述职报告中都写自己的脾气不好,真不知他们脾气不好的原因,是怎么养成的,脾气又是怎么来的。但是,在上级面前,在情人面前,在金钱面前,他们一点脾气也没有。当然,在父母和妻子面前,就不敢保证了。
分析他们的脾气是怎样炼成的,有句俗话说得好,官升脾气长。
教养在脸上露着,素质在灵魂住着,德行在行动上挂着。难怪述职报告上说自己的脾气不好啊。原来根源在血液里。
分析电厂,石油,铁路的大学生和煤矿的大学生,在考大学时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他们是600多分考上的电力,钢铁、石油、交通大学的,而煤矿的大学生是在300到400多分的起跑线上考上大学的。再说,煤矿有几个清华、北大的博士生?而钢铁、电力、石油、铁路的研究生数不胜数。
煤矿的中层干部大部分是凭力气和脾气干出来的。有区长在班前会上骂工人:“你们的父亲最大的也就是个井下的班长,没有一个是当区长的,你们要是不老实干活,我整死你们。白道黑道都行”。
煤矿的宣传部长,他家仅有的几本工具书还是从矿里拿来的。你问他帕斯捷尔纳克是谁,德拉克洛瓦是谁,勃拉姆斯是谁,他不知道。问他李白和酒他知道。中午喝了酒,下午钻到女工的办公室和女工挑逗。荤的素的端出来,黄段子一段接一段。
说起煤矿的文化底蕴他是滔滔不绝,什么都敢往上套。他说井下从马拉车到皮带运输,从酒精灯到矿灯,从锹镐采煤到现代化机械采煤,就是煤矿的文化和底蕴。其实,这根本不煤矿文化,这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结果。
在生产管理上仍然用野蛮的和金钱惩罚管理生产,根本没有人性化,文明化。从上到下都在捞钱。煤矿高层领导是承包者,年底拿承包费,中层拿年薪,工人开多少那是工人自己的事。
近几年,煤矿实行了准军事化,准军事化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工人们不明白。他们猜,是准新娘,没拿结婚证就做了人流。工人们整天稍息立正,究竟向哪看齐他们不清楚。他们感觉准军事化有点像西点军校,也像关塔那摩。
他们感觉像在刺刀下挣扎。他们比喻,矿警像死了多年的骨头,井下安插的眼线,像狼青黑背那一声声犬吠叫的人心疼。
煤矿规定,工人见到矿长和区长必须敬礼.敬礼是向尊敬的人做的手势,战士向首长敬礼是对首长的一种尊敬。工人向矿长敬礼不知是哪位鸟人定的规矩。一只布满老茧的手举向半空,老茧上的伤疤有风干的血液。当他们接受敬礼时,身体的某个部位已经被击中。矿里的摄像头藏得很诡秘,吸烟弥漫话题,吐痰喷泻的口水,脚步跨过了界限,都逃不过贼的一只眼。摄像头像潜伏下来的汉奸,潜伏在下水道眼睛不眨,很多人经受金钱的拷打,语言的酷刑。进矿靠右走,下班靠左走,每天早晨工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缓慢在白线拦截的小道上,像爬行。他们面容沮丧,步履沉重感觉像参加遗体告别。
灰色的办公大楼粉刷成殡仪馆的色调,罩着没有眼泪的哭声。工人围着大楼绕一圈,像瞻仰了某个人的遗容。过去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标语,被风雨粉刷成白色,整个煤矿笼罩着吊唁的氛围。
近几年,煤矿工人进京上访的越来越多,原因是分配不公平,工人和干部的工资差几倍,和中层差十几倍,和矿领导差上百倍。据知情人士讲,局级的一天的工资6000元左右,矿级的一天工资千元左右,区科级的在五六元左右。而工人一个月也不到两千元。
上访的从北京遣送回来后,有的关在县区的林场,有的关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宿舍里,这就是解决的最好方法。
再说煤矿的文化,过去煤矿一年开几次职工大会,矿长书记还讲几句话。如今职工俱乐部成了领导们的停车场。煤矿文工团和各种文化协会,随着时代消失在上个世纪文化充血的年代。
煤矿的诗人、画家、艺术人才在煤矿的最地层。诗人下岗,画家吃低保。当这些文化人出了成绩后,所有的荣誉和桂冠又都戴在了他们头上。他们说是煤矿培养出来的诗人和画家。
在谈煤矿文化概念时有人曾经说过,一个有百年文化底蕴的煤矿,连一个诗人、画家都养活不起,说明这个煤矿主管文化的领导在思想上有劣痕,在文化结构上有断裂。
随着时代的变化,煤矿的管理者,在理念上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煤矿评选劳动模范是从井下生产一线层层选拔,现在矿长,科长都成了劳模。他们不是看中的劳模的荣誉,他们看重的是荣誉里的黄金。
其他领导评不上劳模,他们评选岗位的带头人。那些中层领导就都是岗位带头人了。
20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