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谢诗人锡民兄弟,为我的小诗写的评论。

(2014-07-21 17:39:36)
标签:

美术评论

分类: 国内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
感谢诗人锡民兄弟,为我的小诗写的评论,老兄生感荣幸。来唐山喝酒。
  舌尖上的诗--赏读齐凤池的小诗《黎明》
  文/王锡民
  起初,我关注的是齐凤池的炊烟,认为炊烟离舌尖不远,正担心谈黎明是不是跑题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一张嘴把我叼了回来,“一对嫩叶/宛如抿着小嘴……”,这样嫩草般的句子,谁会相信出自老牛之口?唯一的解释是啃或者吃的潜意识作祟,这是纯正的弗洛伊德潜意识,诗人曲近这么干过,他让马匹啃食十月的阳光,但曲近很瘦,他还说诗人没有理由不瘦,齐凤池是个名副其实的胖子,怎么还打嘴的主意呀,凤池哥,请原谅我的贪吃,看到嘴我也会产生联想……
  凤池哥,老实说,你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到底是什么?不许耍赖,不能模仿鲁迅的说法,因为你是公牛,一头憨厚的牛爷们。
  诗人兼美食家,或者美食家兼诗人,谁兼谁对于齐凤池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齐凤池是一个人物,一个现代版的名著里的人物,他可以不是主角,却是地道的配角,我怎么能够忘记唐山火锅旁的慈祥目光,说到这,我竟激动起来了,凤池哥,太爱你了,让我在你的诗歌脑门上轻轻弹一下吧,我知道,就是用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的乱弹,你也不会生气的。
  我曾经表白过,对一只乌鸦的爱恨情仇,我向来是从一间屋子开始的,我恪守爱屋及乌的古训,这样的偏执不是来自基因,而是来自一次难产,我的头被现实的产道彻底挤扁,前几年海峡那边倒扁时,我就庆幸台北也有阿扁这样的倒霉蛋。“聆听/鸟嘴里流淌出来的/音乐之光”,这是诗歌的第二小节了,我对在这里出现的“聆听”情有独钟,因为他和诗人齐凤池的气质和品德有关。必须指出,善于聆听的耳朵在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少,迎风招展的常常是野木耳那样的摆设。记住齐凤池,像记住自己家庭成员那样记住他,不仅因为他长了一副招财进宝的大耳朵,耳廓宽宽赛雷达,主要还是他的谦逊,他的洗耳恭听!愿世间的美好属于他,愿鸟嘴里的音乐之光属于他。
  “这是她第一次发现/黎明从小鸟的嘴里/唧唧喳喳地走出来”。我应该是齐凤池诗里抿着嘴的叶子,我庆幸自己长着一张吞吃秋波的嘴,一口就能涵盖诗人眼里水汪汪的黎明。
  黎明是有味道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诗歌的味道与地缘有关,与诗人的修炼与爱好相关,齐凤池精于烹调,这就是为什么他的诗有的像烤前的鸭子,悄然消失于和尚的歪嘴边上,有的像唧唧喳喳的小鸟,拖着长长的黎明,在一个私密的地方,重新插上被厨子拔去的羽毛,放声歌唱!
  2014年7月21日于承德
  附《黎明》
  文/齐凤池
  一对嫩叶
  宛如抿着小嘴
  聆听
  鸟嘴里流淌出来的
  音乐之光
  这是她第一次发现
  黎明从小鸟的嘴里
  唧唧喳喳地走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