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画家“扒扒堆儿”2013-7-30河北青年报

(2013-07-30 10:51:35)
标签:

美术评论

分类: 国内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
给画家“扒扒堆儿”2013-7-30河北青年报

  给画家“扒扒堆儿
·2013-7-30 9:32:48·来源:河北青年报

■文/齐凤池  河北河间人,现生活在唐山。作家,开设美术评论、音乐随笔和饮食文化随笔专栏。获全国文学奖和乌金奖,作品选入各种文集。  

    我认识一帮搞美术的朋友,他们有的是国家级书画法家,有的是省级书画家,最次的也是市级。我早就给这些人定了位,而且给他们扒了堆。

   

    第一堆:工匠派书画家

 

    他们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真正专业毕业的很少,平时很少读书,只是凭着自己那点小才气、小聪明,到处挥毫。红白喜事他们大显神手,商店开业他们把“开业大吉”写得特别红火,城市的墙体到处是他们涂的黑体、宋体、魏体的广告。他们按每平方米收费,每月的外快足够抽烟喝酒的了,但他们挣了钱从来不买书。

    这些工匠派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他们不是从楷书开始,他们说临帖太没意思,不如写行书随意,写草书痛快。没学走就先学跑。有一位写了四十年书法的,能写一笔“怪”的书法,很受人们青睐。别人向他求字,他当时肯定不写。他送人的字,除了唐诗就是宋词,如果别人出词,他当时写不了,他得回家查书法大字典。就这种工匠,还显得非常狂妄,他说自己的一个字能卖几百块,在天津能卖三四百。

    我记得《卖油翁》里有句:“我亦无它,但手熟尔。”这话用在工匠派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第二堆:民间艺人。

 

    他们比工匠派高一个档次,我认识一位搞了四十年美术工作的专业人员,他的新魏书在同行里是一绝,颜体楷书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给我的感觉总是缺少点灵气。他不仅能写字,国画也能挥毫。他比较喜欢画梅花、画山、画松树。我的感觉就是不透亮。光、点、线、层次差点,卷面也不太干净。

    他家住农村,家里有几亩地,春种秋收,一年多半时间收拾地里的庄稼,刚五十八岁,背就驼了。他只有到了单位才能挥毫泼墨,我说他是左手拿着青纱帐,右手拿着狼毫长锋的民间艺人。他听后感觉定位很准,同行们也很说很恰当。

   

    第三堆:书画家。

 

    画家涝雪的名气、修养、文化底蕴、绘画素质,前者是不能比拟的。二十几年前他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全国十人画展,他的写意画多次到国外展出、交流。

    看他现场做画最过瘾,大笔一挥,勾、皴、擦、点、染,运用得非常娴熟,一支烟的工夫,一幅大写意山水就跃然纸上。我每次到他的画室,他不做画时,手里就捧着本书,有时是古典文学,有时是名人字帖。

    我觉得工匠派、民间艺人、书画家好像是鲁班精心打造的一副艺术梯子,每个台阶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想跨越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曾经对在北京高研班深造的朋友说过,花几万块钱到北京某个大师班学画画,回来就成画家了,那是不可能的。有的人画一辈子画,也成不了画家。画家的水平和天赋不是花钱学来的。

    其实,当不了书画家,做好一名工匠或民间艺人,也很不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