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青年报2013-6-18和诗人冰云聊《思乡曲》

标签:
随笔 |
分类: 国内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 |
河北青年报2013-6-18和诗人冰云聊《思乡曲》
和诗人冰云聊《思乡曲》
·2013-06-1808:51:10·来源:河北青年报
■文/齐凤池
河北河间人,现生活在唐山。作家,开设美术评论、音乐随笔和饮食文化随笔专栏。获全国文学奖和乌金奖,作品选入各种文集。
昨天晚上,台湾地区诗人冰云,在我的博客里听了吕思清演奏《思乡曲》,特别激动,她说想和我聊聊天。
她说,每次听了这首曲,心里总是酸溜溜的,眼睛总是湿润润的。马思聪这首小提琴曲,好像把音符写在了台湾地区人的心上,而吕思清的手指一下又揉痛了世界华人的心脏。
冰云打比方,如果吕思清演奏《思乡曲》,年轻的钢琴家郎朗伴奏,舞蹈家杨丽萍伴舞,著名演员张筠英朗诵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那绝对是美妙绝伦的艺术大餐。
冰云说她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独坐窗前,将音乐的音量放低点,放到一个人听到为止。然后仰望天空,看着那轮圆圆的月亮遐想。于是,音乐的意境和画面就浮在眼前——
一个满头白发,脸上刻满岁月沧桑的老兵,时常站在大海的岸边,向对岸眺望。两行纵横的老泪在默默地流淌。他想起了五十多年前的事情。
有一天傍晚,母亲唤他到村头的小商店打点酱油,拎着瓶子雀跃着向村头跑去。谁知,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他被一群穿黄军装拿着枪的人带到一艘大船上。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对岸的家乡。
五十多年哪!在这五十多年的光阴里,他的脑子里始终浮现出母亲站在灶台前等待酱油的身影。他的心里一直牵挂着刚过门的娇美的媳妇。
当他寄出第一封信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离开了灶台,走进了土地深处。
当他给家里打第一次电话的时候,他娇美的媳妇已头发花白。
当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谁也没有认出对方的模样。只是那熟悉的乡音和那亲切的乳名,使他们相依相拥。两位老人拥抱时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一轮明晃晃的月亮门里……
冰云把故事讲到这里,突然邀我打开视频。在视频里,我看到冰云眼圈已经红了,泪水就在眼里。她用纸巾拭一下泪说,你以为我讲的故事是诗人的遐想吗?不是,那是一个真实故事,那个老兵就是我的爷爷。
我默默地听她讲述,其实,我的泪水早已流到了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