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山东瘗地的故事
(2013-05-04 11:58:25)
标签:
随笔 |
分类: 随笔 |
(开滦故事)
开滦山东瘗地的故事
(随笔)
齐凤池
开滦山东瘗地坐落在古冶区林西南沙河的北岸。据开滦退休的老人讲,林西南沙河北岸这片荒凉的坟地,就是山东瘗地。在这片坟地里,长眠着上千个从山东迁徙到开滦林西矿下井挖煤的山东人和他们的后代。算一算,从1902年到现在,山东瘗地里已经掩埋了有四代山东人。
开滦林西矿始建于1879年,1889年移交生产,1902年正式投入生产。煤矿建成后,迅速引来了大批逃荒的山东人,来到煤矿下井挖煤。
善良憨厚心齐的山东人,为了同乡死后能有个归宿之地,他们凑钱买下了林西沙河北面一片荒无人烟的沙土岗地。从此,山东人死了,他们就把尸骨安葬在山东瘗地。
解放以前,煤矿井下死亡事故频繁发生,几乎三天两头,山东瘗地就增加一座新坟。几年的光景下来,山东瘗地的面积逐渐向外扩大了,看到这么一大片坟地,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死人也在跟活人争土地。
山东瘗地里的杂草丛生,灌木密密麻麻不透缝隙。白天经过瘗地能看见黄鼠狼和野狗野猫在坟地出没。
我小的时候听大人经常说,瘗地里有鬼。夜里一两点钟,能听到女人哭丈夫,母亲哭儿子的凄惨的哭声。夜里下班路过这里,经常会遇到鬼打墙。老人们讲的这些鬼话和传说究竟是真是假,无法考证。再说,谁也不会夜里一两点钟到瘞地里去探密。
进入两千年以后,山东瘗地已不再荒凉了。山东人的后代,把山东瘗地的杂草拔得干干净净,有的还在坟前还立起了大理石墓碑。栽上了松柏树,过去荒芜凄凉的瘗地改变了模样。
如今经过这里,感觉有一种悲伤凄凉的民俗文化味道。一些当了官的和有了钱的死者后代,为了使祖坟香火旺盛,他们给祖坟修葺成了文化品味的瘗地。
2010年五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是从天津打来的。打电话的女士自称姓徐,她想打听一下开滦山东瘗地的情况。徐女士讲,她是在美国《星岛日报》上看到我写的文章《山东瘗地》后,然后通过朋友找到了我的电话。她说她的祖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曾经在开滦林西矿搞地下工作。1938年3月开滦煤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由于被叛徒出卖,她祖父被捕,关押在日本的监狱里,1940年秋天被日本鬼子秘密杀害了。她祖父死后,由于没有家属认领尸体。几个善良厚道的山东老乡把尸体偷偷埋在了山东瘗地,当时连墓碑也没敢立。
解放后,她家里四处打听祖父的下落,后来听到一点线索,说她祖父1935年被派到开滦搞地下工作。
上个世纪90年代,徐女士来到唐山烈士陵园和开滦档案馆寻找祖父的下落。在唐山烈士档案里确实找到了她祖父名字。但她祖父的尸骨埋在哪里,资料里没有记载。最后,徐女士只好扫兴回了天津。
2009年徐女士的祖母过世了,家里人打算把祖母的骨灰和祖父并骨。但是,祖父的遗骸在哪里至今还没有找到。正当他们为祖父的尸骨下落发愁的时候,徐女士在美国的《星岛日报》上看到我写的《山东瘗地》的文章,她预感,她的祖父有可能就埋葬在了山东瘗地里。得到这个重要信息后,徐女士费尽周折找到了我。
在电话里,我把山东瘗地的情况和瘗地的位置告诉了她。没有几天,她和家人就来到了林西山东瘗地。
徐女士一家人在瘗地里没有找到祖父的坟墓,但他们没有失望,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祖父确实埋在了这里。只是,哪座没有墓碑坟,埋葬着她的祖父不敢肯定。最后,他们只好在几座没有墓碑的坟头上捧了两把土,然后用红布包好带回了天津。
几天后,徐女士从天津打来电话告诉我,她祖母的骨灰和祖父并骨,按照当地的风俗,用一块红布把从山东瘗地捧来的土和一块青砖包在一起,就等于是祖父的尸骨了。然后,把祖母的骨灰放祖父的尸骨旁边,就算是两位老人并骨了。
最后她说,我得感谢善良的开滦人把我的祖父安葬在山东瘗地几十年,愿祖父枕着冀东这块革命的热土长眠九泉,安息吧。
河北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党建部063026
20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