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2013-01-12 20:22:09)
标签:
随笔 |
分类: 随笔 |
他在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读揣玉东的诗歌《妈妈,我问你》
齐凤池
在整理诗人揣玉东的诗歌中,我发现了一首以生命归去有关的诗歌,这首诗歌每行每字都包含了一个儿子对母亲和家庭的眷恋和他对母亲的孝心。母亲,“你的头发白得像雪,你的血压高,我却低得不成样子,咱们娘俩匀匀,就都健康了。”作为一个儿子他没有别的本事,他每天上班,下班,在三个地方穿梭,一个是自己的家,一个是母亲那里,一个是单位。现实生活中的揣玉东确实很累,他每月三班倒,我和东篱一直在想办法找机会给他调动工作。我经常和他说,在机关里写点新闻报道,少挣那几百块钱,用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说,“我们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但我们可以按照自己想法去写作。”其实,这也是一个诗人的生活。他听进去也好,没听进去也罢,来到我这里我就劝他。有一次,上夜班他在班中睡着了,被公司领导逮住罚了二百块钱。我劝他,离开三班倒的工作,你可以从别处想办法补回来,他说,他想考上高级工后,岗资高了再说。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玉东每天都为生活所累,为家庭所累,唯一轻松的就是写作。写作可以释放心中的郁闷疲惫和哀怨。作为一个年轻诗人,他似乎还不相信现实生活根本不像诗歌描绘的那样,他不知道生活和现实始终在给他设置障碍,让他在不断清除障碍。因为现实生活和文学艺术始终存在着对立,所以,对于一个刚刚步入诗歌圈子的诗人来说,在经历种种坎坷不顺和障碍时候,所以他显现出了很多的不适应,内心的苦闷不能和妻子说,他只能和白发苍苍的母亲说,“妈妈,我累了,从肉体到心灵,我想睡去,不再三班倒。这是不愿对妻子孩子说的,只有和母亲说说心里话。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我想走,回米城庄,睡在山坡上,留下骨头,不要血肉;留下叹息,不要眼泪。”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但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诗人揣玉东很早预知自己的归宿。米城庄是诗人诞生的地方,他是从哪里来的,他再回哪里去,这是一个诗人的宿命,也他最终的归宿。诗人经常和我说起在米城庄生活淘气的故事,去年我带他去了一次迁西,在那里认识了迁西的很多画家,他和画家关真全谈的很融洽,关老师说去过米城庄,他对关老师说,老家有个爷爷认识关老师,下次再来县城,一定带关老师去米城庄。
去年,诗人连续去了几次米城庄,其实,他的家人就应该有预感,频繁的回老家,在诗歌中反复提到死活就葬在四爷的身旁,这就是诗人的一种告诫。他回老家的目的好像是在为自己归去的路线踩道,或是认真选定永远居住的地方,他选好的住地,在《然后》中说的很清楚:“在山脚下,他指着一个土堆,告诉我:那是你大爷的坟我知道,十步之内有一个坑等着他。我还知道。二十步之内,有一个坑等着我。”他想和四爷离得近点,每天陪伴着四爷。
附《妈妈,我问你》
死去的人还怕冷吗?妈妈,我问你
不敢想象你走后
我会疯成什么样子。妈妈,你在
南工房22楼是我疗伤的福地
你若不在,再大的房子也容不下我的悲痛之心
妈妈,我又喝高了
手机丢在什么地方,鬼知道
我找不着。妈妈,我写了那么多诗篇
却很少提到你。你的头发白得像雪,你的血压高
我却低得不成样子
咱们娘俩匀匀,就都健康了。妈妈
我累了,从肉体到心灵
我想睡去,不再三班倒。跟狗日的世界说再见
妈妈,我真的累了,倦了
我想走,回米城庄,睡在山坡上
留下骨头,不要血肉;留下叹息,不要眼泪。
(2012-11-3作)
201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