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公网首页 > 书画 >  专稿 荷叶藏暗香  芙蓉花绽放

(2012-09-16 19:46:12)
标签:

美术评论

杂谈

  
  荷叶藏暗香  芙蓉花绽放
  ——评著名画家郑瑞章的绘画艺术人生
  2012-09-1610:48:56来源:大公书画参与互动(0)收藏打印字号:T|T
  认识画家郑瑞章三十年了,这么多年,我对他的认识和评价就像他画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一样。我想,这也许与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他喜欢画莲花的原因有关吧。
  人的素质和人的修养,通过他的作品全部呈现出来。我赞同画品就是人品这个观点。因为我从瑞章的《荷花图》中读出他的人品。
  在和画家郑瑞章三十年的交往中,我一直想给他的画写点文字,但我一直找不到合适话题,究竟从哪个角度来评说这位不好张扬、勤奋笔墨、默默作画的画家,我始终没有找到切入话题的最好语言。思忖多年,也不敢动笔。
  后来,我和瑞章的好朋友画家张英杰老师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们一致认为:对于像瑞章这样的已经把荣誉鲜花和硕果看得很淡画家来说,我就是用最美好的词藻来描述他的绘画成就,已经是多余的了。最后我和瑞章老师商量,我不写他的绘画成就,只写他从艺五十多年来是怎样趟响一路汗水和风尘,他是怎样用刻苦、勤奋、毅力、饱蘸艺术生命之笔,勾勒皴染七十年的工笔艺术人生的。
  我曾经说过,一个画家的成名画作,包含着画家一段坎坷和辉煌的人生经历,画的颜色就是画家用汗水和血液调合而成的。一幅画,就是画家灵与肉,撕开画的一角,画家的心都会淌血。而血液就流淌在离伤口最近的疼痛边缘。其实,瑞章的所有画作都是蘸着勤奋汗水绘制而成的。
  如今,瑞章早已退休,但他精神矍铄,画笔锋利。他在潜心作画的同时,还担任着唐山学院教授、大唐画院画师。每周还要往返百里到市老年大学为学员们传授工笔花鸟画的精髓。
  瑞章学画完全是自学的,他没师承任何大画家,他从最初学写意人物,临摹《芥子园画谱》后专攻工笔花鸟,反复临摹于非闇的牡丹花鸟,并在构图设色上摸索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和独特个性的绘画语言,他在传统工笔花鸟、人物绘画语境里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创新。
  翻开他早期的绘画史料,他的速写《溪水长流》、《矿工生活》作品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和《连环画报》等报刊上。他的工笔画《蓓蕾初开》、《雾香图》获全国煤炭艺术节三等奖;其中《荷花图》入选“全国风俗画大赛”。他的《牡丹图》入选“全国牡丹花大展”。并有多幅作品被选送到日本、瑞典、波兰、美国展出。荣誉桂冠像色彩斑斓的光环萦绕着他,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六本画册。
  认识画家郑瑞章之后,我也读了许多关于中国绘画的书籍,我感觉中国工笔画艺术从宋代登上顶峰之后,随着朝代的往后延续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新中国诞生后,工笔画艺术从低谷又开始慢慢向上攀登。
  读了这些关于工笔画的历史,我一直在想,几千年来,中国工笔画家们,始终跳不出花鸟和人物这两种题材。我也纳闷,中国的工笔画家们,就不会画别的题材和开创新的绘画内容了么?为什么总在古人设置的圈子里翻新自己或复制别人。难道就真的不会改变自己么。后来,读了很多当代美术杂志我发现,其实不是,我认为:中国的国画家们是人类最聪明最有智慧最有创造力的一部分。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的工笔画出现了喜人的愿景,工笔画家新生代脱颖而出,像何家英、王冠军、宋彦军等画家,他们在传承中国工笔画精髓的同时,开创了与时代合拍的绘画风格和绘画语言。中青年工笔画家成了画坛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的画作就镶嵌在中国画坛最耀眼的环节。
  其实,中国的工笔画艺术,真是一门枯燥而寂寞的手艺,从事这门绘画艺术必须耐住寂寞。一幅画,从构图造型到一遍遍染色,确实需要耐力。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过:“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远,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作画就是做学问,耐住寂寞就不寂寞,耐不住寂寞就永远寂寞。
  从我认识画家郑瑞章开始,他就是从寂寞中出发走向寂寞的。在寂寞中寻找快乐。每年暑假,早晨五点他骑着加重自行车,拖着马扎,到古冶北寺公园的荷花池塘写生。有时到郊外的海子河荷花塘写生。他说,写生是他最大的乐趣。著名油画家忻东旺说:“写生是我最过瘾的作画状态,因为总可以保持‘初恋’般的感觉,虽不知结果如何,但有着世界上最美好的向往。我不把写生当为习作看……”忻东旺还认为,照相机增强了绘画的繁殖力,也退化了艺术生命的基因。“我以前曾依靠照片画画,但总觉得造作的成分比较多,凭经验画画必然会形成模式,便缺少了面对自然、面对生活的那分坦然。”“我喜欢写生的率真,我喜欢面对模特的创作。我不习惯画大画前先做小稿,我激情于情感与画布的直接‘交锋’,我兴奋于画笔和颜料对形象瞬间感受的表达。我知道现在很多的画家都不注重写生,而是利用照相机拍照,这种走捷径的做法我不认同。这样做不仅使画家养成懒惰的习惯,而且也削弱了画家笔下的功夫。”
  郑瑞章的《荷花图》以及他的荷花系列,都是来自写生成果。五十多年来他坚持写生,他的写生手稿笔记有六十多本。通过写生的素质训练,使他练就了娴熟过硬的速写功底。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生时,在条件艰苦的地理环境下,他都能写生。在火车上或者颠簸的汽车上,他也能写生,而且速写得非准确到位。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刚刚进入教学领域,为了了解掌握煤矿工人的生活工作情况和矿山发生的新变化。他利用一个寒假时间,骑自行车走遍了开滦十几个煤矿,并创作了很多歌颂矿工描绘煤矿题材的速写作品。他的《矿工生活》速写系列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受到了同行的好评和赞誉。
  爱因斯坦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瑞章酷爱绘画这门艺术,是从上中学开始就迷恋上了绘画艺术的。他是从最初的漫画开始起步,五八年发表第一幅漫画作品后,就更加坚定了他学画信念。虽然他没拜任何人为为师,没有师承任何名家,他没上过任何专业学校,也没到名牌大学和画家高研班学习深造。他完全凭着自己绘画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经过不断实践摸索悟出了中国绘画的真谛。他从于非闇的牡丹柿子学起,反复临摹,从画的构图、用线、比例到色彩的搭配,颜色的过渡,以及绘画技法的摸索与尝试。他从不懂到驾驭,勾线染色一步步逐渐成熟。
  为了提高综合素质,能多读一些专业书籍,他从别人手里借来《艺用人体结构解剖》、《透视学》和《写山要法》。他把书中的画全部透下来,把书中的文字全部抄下来。累计几百万字。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勤奋的笔墨绘画,使他不仅提高了绘画技艺,同时丰满了他绘画知识的羽毛。画家杨飞云说过:"有一颗仰望的心,才能有一个高的起点。
  几十年来郑瑞章的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他给老年大学讲的工笔花鸟画技法,是从宋元以后逐步完善形成的技法为主,兼顾其它各家流派的特点及风格。他在讲述传统技法的同时,还适当介绍了一些现代花鸟画家创造的新方法,如画的肌理制作、花鸟画的现代构图形式等。这些都是他多年在工笔花鸟画研究、创作和教学中的收获和总结。他力求通俗易懂,并配翔实的插图,让初涉工笔花鸟的朋友能一目了然。
  著名画家张英杰评价郑瑞章风格时就用了四个字,“聪明勤奋”。在评价郑瑞章的绘画特色时,他说:“郑瑞章的工笔画在线上的运用上,力量均匀,粗细一致,质朴无华,粗犷而雅卓,有一种来自心灵的气势和力度。他在勾线运笔过程中,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和风韵,力量所至,笔力遒劲,笔迹利落,线条流畅,用线要有风骨,达到以线为造型的审美高度。使传统工笔画的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使工笔重彩画走向现代融入传统。在他的荷花、牡丹、兰花等百幅画作里,不仅技法变化,连思想也在变化,完全体现出他在审美上变化和创新。
  在五十年绘画生涯中,郑瑞章心中难以诉说的都是通过绘画语言自然流露出来。每幅画都引发出幽深隐微的韵味和韵律美,小鸟,蜻蜓,蝈蝈,知了,风竹都富有动感和节奏感,这都是他对中国工笔绘画艺术线和色的感悟,抑或艺术魅力之所在。(齐凤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