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秀之美透墨香2012-9-11

标签:
书法评论 |
分类: 国内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 |
娟秀之美透墨香/齊鳳池 評青年書法家聶永忠的書法藝術 2012-09-11 |
|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bline.jpg |
記者 報導 |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plurk.png |
齊鳳池 中國的漢字從最初的符號密碼開始到倉頡造字,經歷了幾千年歲月的洗練推敲演變逐漸成熟完美。漢字從最初的符號密碼發展到今天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文明的發展和昇華。中國的每一個漢字都是從古老的中華文明的貝殼裡誕生出的珍珠,閃爍著文明智慧的光芒。每個漢字都有它的典故和出處。因此,中國的漢字已不是符號密碼和某種意義上象形會意指事假借概念,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體現和象徵。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上升到書法藝術後更是深不可測。漢字的每一點,每一撇,每一捺,每一橫,每一豎,都有豐富科學內涵。那一點之水來自長江和黃河的源頭,一撇一捺合起來就是大寫的中國人,橫豎縱橫阡陌交通,網路華夏九百六十萬廣袤原野。中國的書法藝術是繼甲骨、金、石、簡、帛直至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書寫工具毛筆後,逐步發展成熟而形成的一門學科。迄今約二千三百多年的時日。中國的書法藝術聚集著無數先人的心血和精力。一步步逾趨成熟,完美。書法不僅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而且以強烈的藝術感受,鼓舞人們傳承發揚光大。 縱觀三千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那時的文字還是以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為主。主要記錄一些占卜之事。文字還處於稚嫩的初級階段,到了商代後期和春秋戰國時期,大篆和金文使漢字更加成熟。秦始皇一統中國後,把統一後的文字叫小篆。劉邦建立大漢後,又開創了隸.草二種書體。晉代王氏父子的行草書,是繼篆隸草後的新興書體。王氏父子的行.草書,以柔潤嬌媚的美,給中國的書法殿堂增添了亮麗的視線。 唐代的顏、柳、歐等大家有骨有肉的書法彰顯出蒼勁齊正的中國方塊字文化底蘊。張旭的“古詩四帖”和懷素之“自序帖”都是中國書法學習者的瑰寶。 幾千年來,每個時期都有書法大師和巨匠誕生,五代的楊凝式,宋代之蘇軾、米芾、黃庭堅。元代的趙孟頫、倪贊。明代的祝允明、文征明、俞和、擔當、陳謎儒、徐渭、董其昌.王寵。以及清代的王鐸.傅山.黃慎.鄧石如等等等等。他們都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昂貴的墨寶和許多令人仰慕的故事。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唐山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唐山市古冶區書法協會主席聶永忠雖說年齡不大,但在書法藝術道路上已經走了二十多年。在墨海飄香的書法語境裡,他用嫺熟的筆鋒,和老辣厚實的筆姿,將四十多年的人生書寫的淋漓盡致,他把豪氣潑灑在宣紙上,彰顯出他的品格和文化內涵。中國著名畫家吳休先生收藏它的書法時,對他的作品這樣評價“永忠的書法不俗,格調清新高雅,用筆老辣,大有可為。”的確像老畫家吳休先生評價的那樣,聶永忠的書法從用墨,運筆,章法,線條,黑白,到整體效果,確實達到了一種嫺熟老辣的文化味道和濃厚的書寫境界。 認識書法家聶永忠是去年的事,在一次偶然的酒桌上見過一面。當時他給我的印象憨厚敦實,性格開朗,通過朋友介紹知道他是寫書法的。以後又接觸幾次,在幾次交往中,我從他憨實爽快的表面,走進他寬闊透明的心靈世界。每次交往都是從他的書法作品步入暢談的話題。從他的言談話語中,他給我的感覺不是我所評介的意義上口頭書法家,他肚子裡的墨水,比他書寫在宣紙上的墨水還要充足。唐詩宋詞也能朗朗上口。書法作品裡也流露出古詩的韻味。看他書法作品提款,知道他的雅號叫聽雨軒人。我分析了他的名字和雅號,兩個名字還真有相對吻合的意義。我問他是否刻意取的名字,他說沒有考慮那麼多。然後我把他的名字和雅號拆開作了解釋。 聶永忠的名字是他曾經當過煤礦工會主席的父親給冠名的。而聽雨軒人是自己所取。聶,是會意字。從三耳。本義:附耳小語。後來,聶字下的兩個耳,隨著文字的進化演變成,兩個“耳”變成了兩個“又”字。“又”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又”字,多與手的動作有關。又,手也。比如用手寫字。 永字,水長也。象水巠理之長。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樣子。 忠字形聲。從心,中聲。本義:忠誠無私,盡心竭力。 認識聶永忠後,我一直琢磨他的名字。不論是誰給他取的名字,好像都與書法有關。 聶永忠自己介紹,他少年時期在父兄的影響下就喜歡上了書法,中學時開始系統地學習顏體,每天放學,放下書包就開始臨帖。中學畢業後,因為酷愛書法藝術,他自費參加無錫書法藝專函授學習。通過系統的學習,使他的書法功底和書法理論積蓄了很多文化內涵。參加工作後,他又赴黃山寫生畫院進修。得到了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理事、著名書畫家吳休先生的指點。在書法這條艱難而無止境的飄著墨香和汗水的小路上,他蘸著汗水和墨水書寫自己,給人生書寫的灑脫大氣豪放。習字二十多年,他每天臨帖四個小時。從《蘭亭序》到《唐懷仁集字聖教序》,從黃庭堅、王鐸到米芾,每個書法大家的貼他都臨上幾十遍。 書法是一門富有感情的藝術,書法的線條是書法藝術的生命,是情感宣洩的載體。能將感情融入線條,讓人在作品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懷,那是深層次的開發。畫家潘庭先在評價聶永忠的書法作品時說,在聶永忠的書法作品中,情感的味道很濃後。書法表現時代情感,能調動書法的時代審美語言,而且在書風和個性化方面更能體現思想及情感深度和向度。 著名書法大家沈鵬說:“我創作書法作品,而這門藝術也潛移默化地塑造我的性靈,越是深入追求,就越是在藝術生活中體會真、善、美及藝術與人性的一致性。的確,聶永忠的書法創作和書法理念及待人接物,都能看出他對藝術的追求和做人準則。俗話說畫品如人品,聶永忠的書法作品娟秀,流暢,用墨老辣。從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內心世界。他的內心世界是美好的,是乾淨的,是純潔的。他的行草線條厚重,中鋒側鋒並用,結體大度,拙中見巧,使作品達到有機統一、渾然一體。 在用筆、結字、章法、意境上,他追求一種大效果,而不斤斤於點畫的精到與規整。氣勢的連貫、虛實的對比、巧妙的穿插避讓,激情自由抒發構成了書法作品的整體特徵。 聶永忠在習字中悟到了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儒家的那種古典和文雅。他認為,如果在創新的同時,不能保持儒家的文雅格調,那寧可維持現狀。所以他的行書用筆沉著穩健,結體嚴謹不苟,秀麗典雅妙美。在氣息韻致上彰顯出豐富細緻的用筆技巧、沉著暢快的行筆方式和典雅遒麗的藝術格調。在章法形式上給人一種新鮮感。 近幾年,聶永忠書法已經成熟,他的作品多次獲獎,先後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城運會書法展優秀獎;全國“明星杯”書畫展優秀獎;中國國際現代書法展優秀獎;華北地區書法聯展優秀獎;唐山市第四屆農民書畫展二等獎;開灤集團書畫展二等獎;河北省第四屆職工書展三等獎;河北省煤炭系統書展優秀獎。有媒體以“礦山書法家聶永忠”為題對他進行了報導。我曾經說過,書法藝術是一門枯燥又高貴的藝術,耐住寂寞就不寂寞,耐不住寂寞就永遠寂寞。 聶永忠把習書過程當做一種修為和一種涵養人格的功夫來做,當做生活中的一種平常,以平常心寫平常字,做平常人。 勤能補拙是聶永忠的座右銘,他堅信,只有勤奮,下苦功夫。就有收穫,提高技藝。他說,今後還將一如既往的沿著書法藝術之路走下去,因為藝術永無止境。 書法家張旭光強調,書法要注重整體的美,包括幹濕,粗細,黑白對比。旭宇認為書法要注重線條的美。 我真心希望他在墨水和宣紙中潛得更深,一定會挖出藝術的瑰寶。 最後,我以一個外行人的身份,說一句外行話,字怕熟,一熟就俗。另外,字寫的不要過於甜,一甜就膩。書法寫的要辣,辣,讀者才有快感。 |
前一篇:听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
后一篇:美国《品》第七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