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枝傲骨花飄香 水墨丹青藝飛揚/齊鳳池

(2012-06-11 10:54:14)
标签:

美术评论

杂谈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page/9.jpg水墨丹青藝飛揚/齊鳳池" TITLE="梅枝傲骨花飄香 水墨丹青藝飛揚/齊鳳池" />
 
梅枝傲骨花飄香 水墨丹青藝飛揚/齊鳳池
---------評畫家潘廷先的寫意梅花和工筆墨牡丹
2012-06-11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bline.jpg水墨丹青藝飛揚/齊鳳池" TITLE="梅枝傲骨花飄香 水墨丹青藝飛揚/齊鳳池" />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plurk.png水墨丹青藝飛揚/齊鳳池" TITLE="梅枝傲骨花飄香 水墨丹青藝飛揚/齊鳳池" /> 
齊鳳池

在我認識的畫家圈子裏,說起畫家潘廷先大號,人們早就給忽略了。如果說起梅花潘,墨牡丹,人們馬上就會想起那個身材修長、苗條、細高個、長頭髮、留著幾根稀疏鬍鬚,一看就知道是個非常有個性的畫家。

說起梅花潘的畫,寫意梅花和工筆墨牡丹,專家和業內人士都認可。 我給他的畫評價是,梅枝透傲骨,牡丹暗飄香。

我認為,中國的國畫家們從他們選擇繪畫選材上,就能看出畫家的性情和愛好。尤其是那些擅長某種題材風格的畫家,通過他的畫,就能讀出畫家的情感流動的脈絡。

其實,一個畫家的作品,就是一個畫家向世人展開自己的心扉。每一幅畫,就是畫家的心靈和肉體的呈現,每幅畫都包含著畫家的淚水汗水和血液。淚水是畫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汗水和血液總是流淌在最疼痛的邊緣。

畫家潘廷先六歲時,受母親剪紙的影響,開始喜歡上了繪畫,他最早的繪畫啟蒙老師張英傑,也是他最崇拜畫家。他說,是張英傑老師對他的繪畫藝術起到了薰陶影響和梯子的作用。在潘廷先初學繪畫時期,幾乎天天到畫家張英傑的工作室學習老師的繪畫。他學習繪畫的癡迷程度,用他的藝名“墨癡”就充分說明了他癡迷程度和極限。

參加工作後,潘廷先下班後,堅持到張英傑的畫室學習繪畫藝術。有人說潘廷先是個眼力很刁鑽的畫家,在他的眼裏,他認為,他認識的那些畫家誰也不行,只有畫家張英傑才是真正的大師。

有人說,潘廷先已經年近七十歲了,一點也不顯老。我說他像一隻細長的狼毫長鋒,儘管用了七十年,卻越用越順手,我誇他,真是一支好筆!

俗話說,功夫在畫外,也能和潘廷先對上號。潘廷先除了作畫之外,他精通音樂,有人說他的指揮和相貌很像日本的指揮家小澤征爾。他的歌喉有點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呂文科,他那一嗓子《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唱的人們是醉了一半,甜了一半。聽著他的歌聲,仿佛真的把人們帶到了遙遠的大興安嶺那神秘世界裏去了。很多人說他,人老了,活的越瀟灑。活的是那麼的灑脫,那麼的隨意,那麼的放鬆。他真是一個活的有滋有味的性情畫家。

一九八二年他的四米長卷《百鶴圖》代表中國當代礦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他的畫作得到了專家們的一直好評。當時,有外國人出高價收買,為了中國煤礦工人的榮譽,他拒絕了。此後,他的作品在國外巡迴展出,收穫了一路讚揚。雖說潘廷先在五十多年的繪畫藝術生涯中取得了很多驕人的成績,回想當初學習繪畫時,也有很多坎坷的經歷,也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流淚故事。

我記得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我上中學時,經常看他風度瀟灑地騎自己車上班。他家離煤礦二十多裏,早四點騎著自行車上班,到煤礦裏換上窯衣就下井,一年四季風裏來雨裏走,在條件艱苦的井下幹一班活後,回到家還要堅持繪畫。他省吃儉用攢點錢,就是為了買一些繪畫用品。

那個年代,在唐山的文具店宣紙很不好買,要買必須去北京的榮寶齋。好不容易攢足了買宣紙和筆墨的錢,準備去北京,到了車站一買票,攢了三個月的血汗錢,不知是被小偷偷去了,還是不小心弄丟了。他很沮喪地回到家裏,母親一看他面帶愁容回來了,問他怎麼又回來了,他一五一十把事情告訴了母親。

善良的母親聽了沒有埋怨,也沒有責怪他。等他父親下班後,母親背地把實情告訴了父親,父親聽了什麼也沒說,過了一個星期,是父親親自把他送上了去北京的火車,臨開車前父親再三囑咐他要小心,別再馬虎了。列車緩緩開動了,透過玻璃窗,潘廷先從車窗裏看著父親漸漸縮小的身影,他頭一次落下了男子漢的眼淚。

事後,潘廷先才知道,他去北京買宣紙和筆墨的錢,是從弟弟妹妹過年做新衣服的錢裏擠出來的。

這件事過去已經五十多年了,潘廷先仍記憶猶新。

雖然說《百鶴圖》使潘廷先的名氣在外打得很響,其實《百鶴圖》並不是他的得意之作,他的得意之作是梅花和墨牡丹。

為了提高自己的繪畫水準,儘快豐滿自己繪畫語言。一九八二年,他到中央美院國畫系進修,先後拜黃胄、白雪石、婁師白、范曾等大畫家為老師,並師承黃胄。在兩年的專業素質訓練和大師們的耐心指點下,使潘廷先的繪畫技藝迅速上升,到了質的飛躍。他的蘭草,葉子舒張的嫵媚而精神,他的墨竹挺拔而堅韌,顯露出文人的氣質和傲骨。他的每幅畫,都是呈現給人們的心靈獨白。看他的畫,就是讀他的人生。

在中國國畫家中,擅長單一畫種的畫家很多,但能畫寫意又能畫工筆的畫家確實不多,唯有潘廷先,不僅能畫大寫意,還能畫細膩逼真的工筆。他的灕江山水大氣,用筆用色靈動而傳韻;他的寫意黃山,給人一種大氣魄,像詩人豪放曠達抒情的唯美意境。

他把梅花畫的蒼勁有傲骨,朵朵梅花像含血。每根樹枝都彰顯出一個畫家的神奇和骨氣。他的墨牡丹,在畫家圈子裏是響噹噹。他的構圖,線條,花朵和葉片的層次,錯落有致。繁而透氣,留白不空。用他自己的話說,密能行馬,空不入針。就是說,雖然是空白之處,但不能畫蛇添足;密的地方,雖然密得不透縫,但可以添加其他的昆蟲飛鳥。這就是繪畫的絕密之處。

如今,已年近七旬的潘廷先,身體更加矍鑠,他像個小夥子一樣,每天除了堅持繪畫,還要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他把人生的色彩描繪的絢麗而壯觀,像一朵墨牡丹一樣為人類呈現大美,像梅花一樣彰顯出文人的才氣和傲骨。俗話說,畫如其人。什麼樣的人畫什麼樣的畫。

最後,我真誠地希望畫家潘廷先畫筆不老,人生色彩永遠絢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