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齊鳳池

标签:
随笔杂谈 |
祭文/齊鳳池 2012-04-08 |
|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bline.jpg |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plurk.png |
齊鳳池 ◆ 序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一日子時,朋友德生校長的母親不幸去世,早晨五點,天還沒亮,他打電話叫我去幫忙。早六點到了德生校長家,家裏早已被紙錢、香火、白花裝飾了。挑連紙也掛出去了,但批殃還沒有批寫。 在我們當地有個風俗,人過世,批殃是很講究的,字數要出現單數,男的寫故顯考,女的寫故顯妣。八十歲以上寫耄壽,九十歲是耋壽等等。這些都是固定的。 主持喪葬儀式的是王樹成老師,他是教化學出身的。他主持過很多喪葬儀式,送走了很多親朋的家屬。他不會寫悼詞,悼詞都是別人來替寫。這次他主持,悼詞就託付給我了。而且還特意要求,要我順便寫張訃告和祭文。 批殃,訃告,悼詞都好寫,只有老人家的祭文是個難題。要說寫毛筆字,大字小字我都敢寫,悼詞、訃告也寫過,而現場寫篇祭文,需要馬上張貼出去。這真是現場考驗我的文字功夫了。王老師主持的悼詞我一會就寫好了,訃告幾筆也寫就了,只有祭文了,我還真的動點腦筋了。因為來德生校長這裏幫忙的都是學校的老師,有的還是從前和我一起工作的語文組老師,雖然,我離開學校好幾年,但語文組的老師們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的,要寫就得說的過去,別讓他們挑出毛病,叫大夥見笑。 上午,十二條七米長的挽聯,我用鬥大的隸屬寫在了白布上。黑色大字像噙著淚水,很醒目。大小的挽聯,寫了上百幅,我的頭上也出了汗水。所有的紙紮需要貼的挽聯也都寫好了,我把德生校長叫來,詢問了他母親的生平。 母親劉氏,生於西元1930年,七歲喪父,母親拉扯她和三個哥哥相依為命。1943年二哥、三哥被日本鬼子抓去當勞工,至今未歸。母親十八歲嫁到柳家,開始侍奉公婆生兒育女,養育了一男五女,其中一女地震中喪命。 1958年母親參加工作,在煤礦職工食堂做飯,1960年挨餓辭去了工作。1971年又重新參加了57大隊家屬工,直到退休。 把五個孩子拉扯大了,都成家有了後代了,她患了中風,癱瘓在床十八年,是孩子們精心照料,度過了十八年病痛折磨。最後,患上了併發症,彌留了一周多時間,才閉上了勞累一生的目光。 ◆附經幡 (諱) 故先妣,柳府,劉氏慶源,老太君耄壽,八十一,之,靈幡。 經幡七個寫字的位置。3245312字數要求。 ◆訃告 家母劉氏慶源生於西元一九三零年五月四日,歿於西元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一日子時,享年八十一歲。定於十一月三日上午九時奠紙,十一點用餐,十三點出殯。不孝跪告。 恕告不周 不孝之子跪言 2010—11--3 ◆祭文 冀東寒月,風動嗚咽。庚寅霜日,吾心悲切。 慈母劉氏,患疾臥榻。十八餘載,嘗盡疾痛。 子時駕鶴,天降雷音。孫男弟女,親朋人鄰。 欲哭無淚,肝腸斷裂。痛失大愛,天地悲情。 菊蕊失色,日月無輝。冷風習習,風訴哀音。 吾母劉氏,歷經風寒。憫凶童稚,慈父見背。 母攜幼子,相依為命。二兄被掠,赴日勞役。 屍骨何處,杳無音信。母嫁十八,為媳人妻, 傳承祖訓,贍養雙親。呵護兒女,循循善誘。 鄰里觸之,善良本性。親朋和睦,平易近人。 人格質樸,口碑大德。婦孺敬仰,流傳佳名。 八十余載,一身潔淨。行走崎嶇,靜對人生。 是日辭世,無牽無掛。無怨無悔,行走從容。 撒手人寰,回眸親朋。嗚呼哀哉,痛失吾母。 永世勿忘,音容長存。兒女跪奉,天堂有音。 不孝兒女,敬挽跪奉。 西元2010年11月3日。 |
后一篇:在大漠客店当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