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思鄉曲》 臺灣詩人冰雲上QQ

标签:
随笔 |
聊《思鄉曲》 臺灣詩人冰雲上QQ |
|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bline.jpg |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plurk.png |
齊鳳池 前幾年,在論壇認識了臺灣一個寫詩的朋友冰雲。有一次,她在我的博客上聽了呂思清演奏《思鄉曲》,特別激動,想和我聊聊天。她說,每次聽了這首曲心裏總是酸溜溜的,眼睛濕潤潤的。她說不僅是她,包括她認識的臺灣朋友聽了心裏都酸痛。她說,馬思聰這首小提琴曲,好像把音符寫在了我們臺灣人的心上。而呂思清的手指一下又踩痛了世界華人的心臟。 我告訴她這首曲子的作者是馬思聰,曲子的主題直刺海峽兩岸人們疼痛的根部。可以說《思鄉曲》把人們思鄉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讓人聽了就心酸,淚水就泉水般地往外湧。 冰雲比方說,如果呂思清演奏《思鄉曲》,年輕的鋼琴家郎朗伴奏,舞蹈家楊麗萍伴舞,著名演張筠英朗誦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那絕對是美妙絕倫的藝術大餐。幾位藝術大師的合作,不僅使《思鄉曲》達到了完美,而且使曲子昇華到神聖。我說,你的想像不僅豐富而且太美妙了。 她說,《思鄉曲》悠揚淒婉,纏綿舒緩,聽它總感覺不解渴。聽了使人啜泣不能放聲痛哭,不如貝多芬的《命運》解渴。我說,我認為這就是《思鄉曲》的美妙之處。其實,一首好的音樂不在長短,只要它已經接近了天籟就足夠了。因為音樂不屬於歌詞,它只屬於旋律。我說,全世界每分每秒都在播放貝多芬的作品。而《思鄉曲》每時每刻都在黃皮膚的華夏兒女心靈裏縈繞著。 冰雲說,她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獨坐窗前,將音樂的音量放低點,放到一個人聽到為止。然後我仰望天空,看著那輪圓圓的月亮遐想。於是,音樂的意境和畫面就浮在眼前……一個滿頭白髮,臉上刻滿歲月滄桑的臺灣老兵,時常站在大海的岸邊,向對岸眺望。兩行縱橫的老淚在默默地流淌。他想起了五十多年前的事情。 有一天傍晚,母親喚他到村頭的小商店打點醬油,拎著瓶子雀躍著向村頭跑去。誰知,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他被一群穿黃軍裝拿著槍的人帶到一艘大船上。從此,他再也沒有回到對岸的家鄉。 五十多年哪!在這五十多年的光陰裏,他的腦子裏始終浮現出母親站在灶台前等待醬油的身影。他的心裏一直牽掛著剛過門的嬌美的媳婦。 當他寄出第一封信的時候,他的母親已經離開了灶台,走進了土地深處。 當他給家裏打第一次電話的時候,他嬌美的媳婦已經成了頭髮花白的老女人。 當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誰也沒有認出對方的模樣。只是那熟悉的鄉音和那親切的乳名,使他們相依相擁。兩位老人擁抱時的身影,永遠定格在一輪明晃晃的月亮門裏,而且印在我記憶中最醒目的環節…… 冰雲把故事講到這裏,她突然邀我打開視頻,我在視頻看到冰雲眼睛已經紅了,淚水就在眼裏噙著。她用紙巾拭淚一下說,你以為我講的故事是詩人的遐想麼。不是,我講的是一個真實故事,那個老兵就是我的爺爺。 我默默地聽她講述,其實,我的淚水早已流到了嘴邊。是樂曲打開了我情感的閘門,還是冰雲的故事讓我的淚水和情愫盡情地流淌和放縱。這兩種因素都有。 最後,在和冰雲視頻中我說,一首短短的《思鄉曲》,簡約而不單調。它所表達深層含義不僅僅是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準確說,作曲家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是一位年邁的母親思念自己遠在海外的孩子真實情感。我覺得這才是《思鄉曲》音樂的真諦。 冰雲說,你說的非常準確。其實,我和爺爺早就體會到了,不僅是太奶奶思念我的爺爺,還有祖國思念所有遊子更深一層的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