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商报2011--2--26美术评论《寻觅灵感发现画意》之一

标签:
美术评论 |
分类: 国外发表的文章 |
大华商报2011--2--26美术评论《寻觅灵感发现画意》之一
----------评画家么顺利的国画特色和绘画语言
(美术评论)
齐凤池
近千年来,中国的国画家在写意山水花鸟人物绘画创作上,始终还在传统和师承的圈子里逗留,总不敢跳出这个规定好的禁锢圈子。这几年,道是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出现了很多新鲜的题材和新画家的可爱面孔。继何家英之后,中国画坛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工笔天才画家王冠军。王冠军的现代人物工笔画,确实给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带来了新气象。就连我这个不懂画的看了都觉得好。
而中国油画,在写实绘画创作上始终在不断进步和创新,出现了一大批像魏景山、罗中立、陈逸飞、陈丹青、杨飞云、程丛林、陈坚、艾轩,何多苓,高小华,忻东旺,冷军等实力派画家。每次全国美展都有震撼画坛的大画。只有传统的中国国画,还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基调,就像铁壁铜墙铸就的一样,既不向外渗透,也不向里融入。参展的作品基本上还是大同小异,耳目一新的画作确实少见。画家们只是在技法上施展手艺绝活耍耍把戏。有的作品类似加工和制作,个性化的作品更是少见。甚至说,有个性,有创意,边缘、另类的作品根本就入不了圈子。
业内人士认为,但不敢直言不讳的说,在中国国画的百花园里,只能允许生存传统的绘画苗子,其他门类的,就是再新鲜的苗子也要全部根除。我记得诗人刘春曾经说,当诗人们到了一定水平,比拼的不是诗歌,而是诗歌之外的东西。这话用在中国的画家身上也非常合适。其实,中国的国画家参展作品的水平基本不分上下,作品是大同小异,比拼的同样是画家画外的功夫。同时。还要看画家是师承哪个名家,这也是很关键的评判标准。
我一直把中国的画家称呼为文人和知识分子,从古至今,能琴棋书画的就是中国最本质的文人和知识分子。齐白石老人那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业内人士评价他时,说他的画不如他的字,他的字不如他的金石,他的金石不如他的戏。再次证明了,功夫在画外的道理。
而当今的国画家们,很多是残缺走路,会画画不会题款。关键是文学功底差。能够把画和字融合在一起的画家,真正达到古人称之为琴棋书画全才的画家实在太少了。
这些年我接触认识了很多画家,也和画家们交了朋友,我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文化底蕴差的缺陷。从前我给他们拔过几堆,一拨是民间艺人,一拨是工匠,最后一拨才是画家。但画家还分三个层次。一流画家极少,二流画家成车的拉,三流画家只能自我陶醉。但是,真正有个性,在画中彰显自我的画家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