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随笔二章

(2010-07-02 22:00:02)
标签:

音乐随笔

分类: 音乐随笔

音乐随笔二章

听帕尔曼演奏《辛德勒名单》

  

    我听过盛中国,吕思清,李传韵,卢曦以及韩国金志妍,日本的西崎崇子演奏过的《辛德勒名单》又名《舒特拉的名单》主题音乐。应该说,他们的演奏水平都是大师级的水准。不论是他们的演奏技法还是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电影音乐语境的感悟,都在进行着不同深度的理解和深化。

         当我听了伊沙克•帕尔曼的演奏后,回过头来再听他们演奏的音乐质感和来自血液心灵的旋律共鸣相比较,我感觉,这些演奏家在音乐情感把握和渲染的程度上,还没有完全呈现出帕尔曼那种犹太人血液的颜色和真实情感的宣泄程度。

        当我看到帕尔曼拄着双拐蹒跚地走上舞台,重重地坐在椅子上,慢慢地放下双拐,从别人手里接过小提琴的时候,他下意识地弹拨一下琴弦。这一弹拨似乎是用音符的指尖在人的心上轻轻触动了一下。然后,他将小提琴放在肩上,放松一下。当低沉忧郁的双簧管吹出类似哀诉的引子之后,帕尔曼的情感开始在提琴上流淌宣泄了。

        白色的琴弓,在弦上来回走动,他那肥硕的手指像攥满了泪水,在四根金属的小路上播撒。他在播撒泪水的过程中,我似乎看不到提琴上的把位,找不到琴上的音节和距离。帕尔曼把情感完全揉碎了,在滴着泪水的音符里,音乐一直在两个音符之间徘徊像是对人类反复诉说那段残忍没有人性的疼痛岁月。

        当诉说的疼痛到了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帕尔曼的手指开始在高音区呐喊呼唤。对于这部电影内涵的理解,我感觉只有帕尔曼才能体会和理解到深邃的心脏。因为在帕尔曼的脉管里流淌的是地地道道的犹太人的血液。

        伊沙克•帕尔曼1945831日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父母是波兰人。三岁半的时候,开始拉小提琴。他的双腿因小儿麻痹症瘫痪了。然而,疾病没有像纳粹那样摧残他幼小的心灵,疾病却激发了他的音乐天赋。九岁的帕尔曼已经开始在音乐会上演出。

        十三岁的时候,美国国家电视台邀请他到“爱德•沙利文综艺节目”中做客,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为了使帕尔曼那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得到更好的发挥,他们全家搬到了纽约。帕尔曼一周要去朱丽亚特学校上课三四次,每次出门,他都在卖酒小铺前的一个角落那里等出租车。

        在那个时候,沃尔多夫•阿斯托里亚的酒店经常举办舞会,人们在那儿吃晚餐,用甜点,吃完以后,他们让年轻的帕尔曼演奏《野蜂飞舞》和布鲁赫的《尼根》。帕尔曼蹒跚地走上临时搭建的舞台,开始拉他的《野蜂飞舞》。

        十四岁的帕尔曼,经过几年艰辛的磨砺,开始逐渐成熟。他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首演的时候表现的非常轻松。这些到音乐厅人们是专门听帕尔曼拉小提琴的,帕尔曼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首演成功,使他的名字一下在美国红火起来。后来,他轻松地完成了在朱丽亚特学校的学业,并获得利文特里特奖。

        帕尔曼说:如果演奏时没有激情,演奏效果是不会好的。如果在浴室、厨房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演奏时,自己感觉非常兴奋,那就会演奏得很好……

        后来,帕尔曼为《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配乐,整部电影配乐以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为主,管弦乐协奏,表现人性尊严、人道精神和对法西斯的控诉。

        帕尔曼的音乐从欧洲悠扬到中国,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时请帕尔曼配乐,并邀请他担任小提琴独奏。

        帕尔曼说,《英雄》的音乐包含了一种中国古老的高音,听起来有一种远古大漠的苍凉感觉。为了表达出谭盾想象中失传已久的秦朝乐器,他将小提琴的四根弦换成了二胡的弦,并调低了四度,让它发出有“中国味道”的声音。

        知道了帕尔曼的人生经历后,我再次聆听《辛德勒名单》的音乐时,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为我感觉帕尔曼是在用血液和泪水演奏,在他的音乐质感里仿佛呈现出了一张张被纳粹屠杀的波兰犹太人的面孔。他的音乐语境里不仅包含了哭泣,流泪,愤怒,呐喊,同时,还囊括了对死去犹太人亡灵的超度和安魂。

        这就是我前面所以说的,为什么那么多小提琴家没有演奏出帕尔曼那样感觉原因,因为,音乐不仅来自心灵和血液,更重要的还有来自民族和宗教的崇尚精神。

 

 听金志妍演奏《流浪者之歌》

 

    被音乐评论家称赞为娇艳欲滴的提琴超女,韩国小提琴演奏家金志妍,在2010年韩国新年音乐会上演奏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之后,于是,她演奏的文本以及她那入情演技迅速蔓延到世界每一个缺少音符的角落。水质的音符,像雨滴滋润并灌溉了大面积干涸的土地和需要音乐喂养的心田。

        在恢宏的管弦乐衬托下,超女金志妍手下的音符从舒缓的中板开始向激昂快板的旋律移动过度,短暂的引子像铺垫成的金属小路,一下扣动并抓住了人的心灵。身穿黑色长裙的金志妍在舞台上娴熟的操琴,她那乌黑蓬松像马尾一样的长发垂到腰下,她那窈窕袅娜的身姿随着音乐的节拍微微摇动,她的表情和乐曲深深吸引着观众目不转睛。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音乐回肠荡气,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思绪飞翔。

  在音乐中我能体会到吉普赛民族常年过着从不定居的流浪日子,他们世世代代在清苦中饱受歧视,在歧视中寻找属于自己快乐的生活。吉普赛民族是活泼、乐观、能歌善舞善良质朴的民族。萨拉萨蒂准确把握和运用地域的和民族的音乐素材和独特的民族音乐语境,描绘出这吉普赛人的性格特征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节奏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

       当宏大的乐曲奏响之后,小提琴奏出充满低沉忧伤的旋律。这一小部分简约而干净,只是全曲的引子。随后,小提琴的缓板又奏出新的旋律,这段旋律是一种犹豫的美丽和美丽的忧伤。演奏家在变奏和反复中做了技巧性极强的发展。金志妍用她那纤细如酥轻巧的手指奏出泛音和华丽的拨弦,充分彰显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

        在这段旋律中,庞大的管弦乐并不太明显而且显得很低沉,像是给小提琴让开宽阔的空间,因此,乐曲始终是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乐曲在这段旋律上徘徊,象攀援阶梯,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这样缓慢反复演奏和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使悲伤的情愫达到极点。最后极快的快板,与前面几个乐章形成明显对比,乐曲深刻地反映出吉普赛民族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天赋。乐曲第四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

        提琴超女金志妍,在演奏这首乐曲时,她把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宣泄在琴弦上,使音乐效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人们随着她的演奏仿佛游历在广袤无垠的世界,追随着吉普赛人的影子,去寻找古老的自由自在的流浪生活。

        金志妍在她演奏的时候,我一直关注着她的面部表情,她那深邃的大眼睛一睁一闭,就像音符一闪一闪的眨动。激昂跳跃的弓法,像推动着人们情感的走动,她那灵巧的手指像神的缔造和指挥,在四根弦上奔跑跳跃,踩响一串串金质的音符,飞溅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

       人们闭着眼睛,微张着嘴,像是啜饮娇艳欲滴的音乐和甘露。

       音乐嘎然停止,就像狂舞的吉普赛女郎手掐着裙角在旋转中突然停止,使人在听觉中仿佛看到或想象到形体语言艺术的再现。

 


http://24.images22.51img1.com/6000/lian80520/4701655c809ed1a0d47871ff0ebda82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