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机场和艾华谈作家施雨
(2010-04-23 11:36:51)
标签:
随笔杂谈 |
分类: 随笔 |
齐凤池
有人说美国华人作家艾华是个商人,经常在美国,香港,大陆之间飞行。其实,我认为艾华更象个文人,如果说他是商人,也是华夏儿女最本质的儒商。
我认识艾华已经多年了,但真正面对面,象亲兄弟一样对饮畅谈还是第一次。
那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华人作家大会,我和艾华老师在一起呆了两个多小时,在酒会上说得并不多,双方只是寒暄几句。会散后,在飞机杨的咖啡座,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在这一个多小时里,我们咂着咖啡,用心与心交谈,很融洽。特别是我对海外个别作家、诗人的评价和定位,他认为很准确。我当时在论坛当版主的时候,发表的感慨,他认为是真实的,实在的。我对某些人故意炒作自己,做文不严谨,有卖弄做派,他与我苟同。
他说,他对个别作家也有看法,他强调:作为一个本质性作家,应该是先作人后写作,他用施雨作家当例子。
作家施雨我是在女子诗报论坛上认识的,但认识也是浮浅的。这次在北京相见,才真正体会到了作家施雨的操行与胸怀。
我曾经这样评价施雨,论相貌,论人品,论文风,可以说没有挑剔。她不是那种热衷于炒作自己的美女作家和小女子作家,其实,她与那些人也不能相提并论。
见到施雨后,我开玩笑地对施雨老师说,你这么漂亮的女人干吗要写作呀,本身的丽质就是一笔昂贵的财富了。施雨老师本身是学医的,后来也像鲁迅一样弃医从文了。
施雨老师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戴一副白光眼镜,她那白晰细腻的皮肤,不加装饰就象一块完美无暇的羊脂玉光泽明亮。她对人谦和,热情,笑起来特别甜,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她的笑,给她的美丽又增加了几分亮色。我和她谈话很少,因为在漂亮的女人面前,我总是不知所措,而且显得非常不自在,很矜持。
我不喜欢用文字夸女人。在我的诗歌和随笔里也不愿修饰女人,,在我看来,漂亮的女人,是不用词藻来修饰的,因为,她们的弱点也是美丽的强项。她们的缺点也是美丽的优点。
艾华与我喝着咖啡谈着施雨和其他我不想提的女作家。在一个多小时的候机时间,几乎是艾华老师听我絮叨。
艾华说非常愿意听我讲故事,而且听不够,只是时间太短了。他说从一开始认识我,就喜欢我的文章,对我的文章一看就是几遍。他说,他最喜欢我写的知青系列。因为艾华老师曾经也是个知青。
艾华坐在我的对面,我仔细打亮了一下他。他个子有一米八,比我高半头,他皮肤很白,眼睛很大,一副白光眼镜,头发很粗,很密,完全是一个学者的相貌,根本不像商人。
记得我第一次上论坛时,我的稿子很粗糙,校对也不好,艾华老师一字一句挑出来,发在我的信箱里。使我感到他不仅是一个商人,更是一个做学问严谨的学者。因为当时,我还不会用电脑,稿子是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孩子打的,有时发的稿子也是别人代替发的,所以,稿子里出现很多错字。后来,自己学会使用了电脑,就避免了文字的错误。后来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笑话,我象艾华老师一样为文严谨认真了,避免了毛病。
我们到了飞机场后,因为我是第一次坐飞机,在什么地方领登机牌,在什么地方办手续,一点不不清,艾华象个大哥一样。他对我说,不着急时间还早,等我办好了手续,带你去办。他在一号登机台,我在二号,他把手续办妥后,帮我拎着东西去了二号登机台。
其实办理这些事情非常简单,我只是没办过。我们办好了手续,时间还早,艾华问我想喝点什么,我说什么都行,我要了一杯咖啡,他要了一杯牛奶。我们面对面地坐下,相互交流着内心深处的情感,但更多的是,艾华老师一直在听我倾诉。
临登机前,艾华老师说,我还没有听够你的讲述,下次再听吧。我们握别机场,双方登上了不同方向的飞机。
2010---4---20
前一篇:在大漠客店当厨师
后一篇:采薇 《华文摘》 门前有棵臭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