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五縷須
(2010-02-19 17:02:18)
标签:
饮食随笔 |
分类: 国外发表的文章 |
杜甫的五縷須
|
( ‧齊鳳池 ) 中國有一位女營養學專家說,美國人吃東西用腦子吃。他們根據人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熱量進食,他們根本不考慮食物的味道,是否好吃、是否想吃,他們都要按營養成分進食。英國吃東西用眼睛吃。他們喜歡五顏六色的食物,只要好看就有食欲,他們吃的是一種藝術。只有中國人吃東西是有舌頭吃。中國人吃食物講的是滋味,講的是食物色香味濃。 在吃的方法上,美國人和歐洲人用的是刀子、叉子,而中國人用的是筷子。用刀子,叉子進食似乎更有獵殺的味道,而用筷子進食似乎更接近本質的樸素。 有人說,吃也是文化同時也是牙齒和舌頭的勞動。唐代大詩人杜甫,不僅在詩歌領域是大師,在相面學上也是大師,在飲食上同樣也是一位大師。 據書中記載﹕有一天晚上,幾位詩人到他家飲酒,家裏沒有下酒菜只有酒。杜甫在廚房尋找半天,只發現盆裏有一條河魚。大約三四斤重。於是,詩人面對這條魚彷彿來了靈感,他把魚去皮,將魚肉片下來,切成絲。然後在油鍋裏一炸,再切些蔥絲,薑絲,蒜絲,辣椒絲和胡蘿蔔。在熱火上一炒。一盤五顏六色的美味就端上桌來。 詩人們問他﹕這叫什麼菜﹖他順口拈來,說這道菜叫五縷須。據書上說,這道由杜甫發明的菜,不僅色香味濃,而且具備了鮮、辣、香等特點。在書上看了這段文字後,我也試了幾次。結果味道特別好,深受朋友們嘴的喜歡。我在市場買來一條六斤重的黑魚,用刀去皮後,將嫩肉片成片,順肉紋理切成火柴根一樣粗的魚絲,用雞蛋清和澱粉挂糊。放在六成熱的油鍋裏過油,當魚絲漂起來,成乳白色,撈出,控出油。再將炒勺刷淨,用蔥,薑,蒜末嗆鍋,炸出香味,再將切好的青椒絲,胡蘿蔔死,鮮薑絲,筍絲放入勺內,加入高湯,放入過好的魚絲,再放入少許的精鹽,味精,勾點澱粉,加入明油翻勺,裝盤。 就這樣,一道色,味,狀,鮮,香,辣,具全的五縷須就可以下酒了。多年來,這道菜是來朋友時的必上的一道拿手菜,深受飲者的好評。而剩下的魚頭和下水也不能扔,將魚頭劈成兩瓣,用油一炸,做成一道紅燒黑魚頭﹔魚肚、魚腸放在砂鍋裏做一道魚肚魚腸豆腐湯,灑上香菜點上香油,非常鮮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