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an 摄影/Tommy
lee
http://www.ecityone.com/pic/200810/31/20081031153423432.jpg
凤凰文学沙龙是唐山一个民间文学团体,从最初的现场论坛创办至今已经5年了。沙龙由诗人东篱召集,聚集了小说家张楚、刘荣书,诗人李木马、张非、齐凤池以及散文家杨荻、采薇等50多位青年作者,而至北京、石家庄、廊坊的作家也参与其中。今年5月他们的第一本自办刊物《凤凰》创刊。第二期《凤凰》也即将付梓。此时的凤凰沙龙正活跃着唐山的文学创作,扩大着唐山的文学影响。
数十位作家我们不可能同时约齐,这一次有机会和其中几位面对面,聆听他们关于文学和沙龙的最快乐奏鸣。
http://www.ecityone.com/pic/200810/31/20081031153440867.jpg
“凤凰文学沙龙的理念是理性,独立,自由,包容,让无数弱小的心团结为大心!”
东篱是张玉成的笔名,他2001年开始先后在《星星》《诗刊》等刊物发表大量诗歌、散文、评论。已出版随笔集《低于生活》,诗集《从午后抵达》获第五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诗人东篱的本职工作是一家大企业人力资源部的领导,这并不诗意的工作,他也做得很好。
能够有凤凰,我想主要开始于东篱做事的热情和做人的真诚。作为沙龙的男主人,他极为平静从容地做着召集、组织工作,作品的交流、研讨、推介,朗诵活动,印刷刊物,以及这些事背后的千头万绪——场地、资金来源、人员协调等等。不知他已经付出多少力量让这个不盈利的纯文学沙龙清新而出、茁壮而长。
东篱仿佛是所有人和善可亲的大哥,大家站在他身边会在一分钟之内被他的笑容和笑话所融化。他说:“要给唐山的青年作者们提供一个可供交流的平台。”他还说:“要用作家、刊物、活动三位一体相互推动的方式,扩大唐山的文学影响。”他的远大志向就在于此。
插曲:采访一结束,东篱就把几张标准大头照和作品集装进包包,省文学院要与他签约,他要报送材料。这位好同志,工作、组织活动、写作、签约,一个都不能少。
http://www.ecityone.com/pic/200810/31/20081031153452478.jpg
“我人生有几大爱好,抽好烟,喝好酒,喝好茶,读好书,交好朋友。和沙龙里的朋友们在一起,是我的一大乐事。”
齐凤池,是一位全才作家,他以诗起家,散文、随笔、评论都源源出自这位老兄之笔。作品见于《星星》《明报》《华星报》《亚美时报》《星岛日报》《美术报》《音乐周刊》等等。
50岁的齐凤池极有艺术家气质,讲话风趣有致。“写作耐得住寂寞就不寂寞;耐不住寂寞就寂寞。”他说,东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就是把唐山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学爱好者聚拢在一起。这时大家不会再感到寂寞,互相切磋、帮助,不分年龄、不分职务。在这种热烈的文学氛围中,他接触到许多新东西,新理念,也给于自己旺盛的创作力量。而且这对于大家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追赶。而且已经有作者从凤凰走出,成为全国知名的作家。
看得出齐凤池极为热爱沙龙的活动,他曾经约了20多位沙龙成员到他家聚会,坐了两大桌子,他亲自下厨给大家炒菜,菜未吃到一半已经撑倒一片。忘了介绍,齐凤池的厨艺非比寻常,而且擅写精彩绝伦的饮食评论。
插曲:聊到兴奋处,齐凤池摸出一个跟了他30年的银亮烟盒,卷一根旱烟助兴。
http://www.ecityone.com/pic/200810/31/2008103115353876.jpg
“希望我们的这个沙龙以后可以形式更活泼一些,呵呵,比如喝点酒,唱唱歌,郊游什么的。”
张非毕业于包头钢铁学院,90年代就以诗歌成名,代表作品组诗《短歌集》《马头琴》。现在自己开了公司,但与文学从未远离。
张非儒雅斯文,有书卷气。他中肯地说,他感觉在这个沙龙大家都爱着文学,有相通的一面,谈话会很愉快,而且会产生有意无意的思想碰撞。其实任何人在写作过程中都会有缺乏灵感,写不下去的情况。这时大家一起交流沟通,会从别人那里学到或者借鉴许多东西,对自己很有帮助。
“别人会觉得搞文学的人都比较衰,比较呆板,其实不是的,我们在一起很放得开,大家互相开玩笑,调侃,可以把我们自己最天真活泼的一面表露出来,而这是在其它场合见不到的。沙龙对于我们的文学,或者生活都有改变、调整的作用。”张非说自己在凤凰沙龙会人越多越活跃。
另外,张非在无偿资助沙龙的运作,问起他只说:“大家都在出力才能让这件事做起来,自己加一点火可以让它更好一些而已。”
插曲:张非面相很年轻,初见以为是小伙子一名,他自我介绍已经快四张。幸好没有一上来就称呼人家老弟。
http://www.ecityone.com/pic/200810/31/20081031153513272.jpg
“身在沙龙能感觉到这里的快乐,离开久了我会有想念的感觉。”
杨荻刚刚出版了作品集《尘世是唯一的天堂》,代表作散文《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目前,她已是与《读者》原创版的签约作家。杨荻称自己是一名普通的财会人员,在体制下生活,但能够左手稻粮,右手落花,都不言弃。
之前写作于杨荻只是小小的爱好,文章成的很少。但是参加了凤凰文学沙龙,杨荻的笔下愈加灿烂起来。“说实话没有这个沙龙,我就写不出《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也没有《尘世是唯一的天堂》。我要感谢你,张玉成儿。”她用清脆的儿化音称呼着东篱,并解释:“这样显得亲切。”
“大家都说文学爱好者是神经病,我们这些神经病平时比较寂寞,也需要在一起神经一下,快乐一下。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在一起谈论文学,更愿意谈论生活。嗨,张玉成儿,最近大家是不是该组织一次活动了?”
感觉凤凰沙龙对于杨荻近似是另一个娘家,可以想像这个睿智的女儿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欢快和灵感。
插曲:忽然有人打电话给杨荻,她对着手机言语娇俏亲切,一副幸福女人的表情。原来是她老公,要偕夫人欧洲旅游,相关事宜要请示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