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术评论 |
分类: 美术评论 |
细腻而不腻
逼真而非真
(评论)
齐凤池
罗中立的那幅《父亲》我记得很深,现在还陈列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厅,非常打眼。程丛林的《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至今让我感到疼痛;高小华的《为什么》还能摸到"文革"的疤痕;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我记忆犹新;而周春芽的作品是很多绿色的很怪异的狗或者是狼,我一时叫不出画的名字。
知道画家冷军的名字,是在《美术》杂志上看到他的作品《五角星》荣获了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后来,又在《美术》杂志上看他的《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和许多超写实主义的油画佳作。从此,我对画家冷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到处寻找画家的作品,来满足自己欣赏的欲望。
看了冷军许多超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之后,我身边画画的朋友多次和我说过,冷军的写实作品要比杨飞云,陈丹青,艾轩,何多苓的作品还细腻。而且,我也体会到了,他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细腻而不腻,逼真而又非真”的地步.甚至平行了欧洲古典大师级的绘画水平。
就画家冷军的近作《肖像之相----小唐》而言
站在冷军的作品前,使我这个不懂油画的,也能感觉到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透过层层油彩,他带给我的是沉默、冷峻和深刻的思考。
《肖像之相-----小唐》的人物,是清纯甜美无邪的,像西方教堂里的童女那样纯洁,她的形象正好金钱物欲的社会产生鲜明的对比。少女那纯朴甜美迷人的眼睛,就像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秀美姑娘一样,她的肌肤发着光泽,却又湿润。眼睛是那样的水灵晶莹,以极细致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秀发黢黑而浓密,衬托出纯真、甜美、细腻的粉红色脸庞。嘴唇上的自然的红色与脸部肤色十分的和谐,就跟真皮肤一样。这就是我所说的“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的大师级画家水平。
罗中立画了《父亲》之后开始走其他画路了,因为在我外行人的眼里也知道写实太难了.何况超写实.另辟溪径也是出路.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给我的感觉就象画家在用诗歌的语言绘画,给人们讲述西藏的民族风情。画家留下《西藏组画》这幅瑰宝后,就很少读到他画作了.我偶尔看到他的美术理论,知道画家开始转行开始做学问了.杨飞云的画我看过很多很多,他的作品我都喜欢,但他的人物在细腻的程度似乎缺少的点什么,似乎缺少的伦勃朗的《圣家族》坚实造型,纯正的色彩和流动洒脱的笔触?我不敢枉谈.忻东旺的作品是我一直关注的,他的《农民系列》似乎欠缺米勒《拾穗》朴实农民形象,浑厚的描绘手法,沉稳而强烈的色彩语言吗?艾轩的作品包涵着浓郁的藏族风情,作品的名字很有诗意,他笔下的藏族小姑娘也是美好的,特别是小姑娘的那双大眼睛,叫人看了不忘。他的作品似乎缺少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着人民前进》恰到好处的色彩以及生动严谨的表现技法?我所说的这些画家他们在精细程度上好像缺丢勒的笔下功夫。
冷军的作品,是大师级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看了他的作品之后,我感觉画家仅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是不够,天赋和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有的画家画了一辈子画也就是个三流画家,有的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就成了大师.这完全是靠天赋.用冷军的话说,画画靠天赋,不是说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但他始终坚信:只有走的正,才能一步步靠近艺术殿堂。当然,一个人的精力太有限,不能空想做大事,其实能将一件极小的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也就是做成大事。他的话很实在也很直白,但咀嚼起来很有味道.有人说冷军的作品以其独到的构思结合非凡的艺术技巧在当今中国画坛独树一帜,这一点不过分.他的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极端写实。 这就是我所说的"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外行话吧.
我写的这些文字不代表任何学术界和画家们的言论,纯属我个人肤浅见解,因为我提到的这些画家一个也不认识,我没有丝毫偏见只是个人感觉所言。不妥之处删掉。
河北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
06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