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 |
分类: 随笔 |
挪威著名音乐家格里格是位非常守信誉的老人。在他的家乡卑尔根森林,他遇到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尼。在送达格尼回家的路上。格里格老人抚摸着八岁的达格尼的头说:快快长大吧,当你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我送你一件礼物。十年后,达格尼在奥斯陆姑妈家欣赏音乐会时,报幕员宣布,下一个节目是爱德华.格里格最心爱的作品《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尼,当她十八岁的时候》。达格尼以为是报错了,她叫报幕员再报了一次。整个奥斯陆的音乐大厅响起一片掌声。十八岁的达格尼无法接受这昂贵的礼物。她激动不已,泪水抒情成涓涓的慢板。
这个已经拄上拐杖的老人,花了整整十年的心血,为达格尼编织成比圣诞老人还贵重的礼物。
十年一曲,舒展开达格尼亮丽的人生路程。
八岁的达格尼在卑尔根森林雀跃童年的小序曲;十二岁拔节活泼的悠扬小快板;十五岁扬花抒情缠绵的小步舞;十八岁吐蕊舒曼的青春浪漫曲。十年,一部人生悠美的交响诗,被格里格老人反复和弦。
美丽婀娜的达格尼,陶醉在天簌般的音乐中,她从心中感激和钦佩那个拄拐杖的老人。兑现诺言,格里格老人兑现了自己的人格的尊言。
这个故事在我的心里记忆了很多年。每当想起格里格老人,我就情不自禁想到远在上海的项秉筠老人。他的名气不能和格里格相比,但他的人品和学风以及他的信誉,也是有口皆碑的。
项秉筠老人比我年长二十多岁,他跟我的父亲年龄差不多。但我们是隔辈最好的朋友。去年春节晚上,我给他家打电话,打过几次也没人接。到了晚上十点,我的电话响了。我一听是项秉筠老人,他说:“我在上海,看孙子。答应人家的事,就得兑现。”
项秉筠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一家三口在市里,二儿子在县科委当主任,二儿媳在一家制药集团当董事长。小两口整天忙事业,经常不能回家。上小学的孙子没有照看。小两口很发愁。为了支持孩子的工作,老人承诺,你们安心工作,孩子我来照看。
几年后,孙子由小学升入了中学。二儿媳的公司搬迁到了上海。孙子在上海上学又成了问题。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老人将自己的承诺一直兑现到底。他前年就随儿子去了上海。这一去就是两年多了。
老人在电话里说,等孙子中学毕业了,再回来看我。电话打了近一个小时,老人的声音断断续续语调时高时低。我的心情也比较沉重。放下电话,我心理想着项秉筠老人,如果在唐山,老人肯定到还乡河去拣石头啦。他家的小院里现在已堆了有几百公斤的各种卵石、怪石和奇石,有两块他最喜欢,其中一块是天然砚台,水生岩。盖上有一条龙和一只虎的形状,他打磨干净后,放在写字台上。另一块是乳白色的天然笔桶,是石灰岩的。他视这两石头为宝贝。每天打磨,来人就展示。
有一年他在还乡河捡石头,岸上一个果农在给果树剪枝,项秉筠老人走过去,对剪枝的果农说:“你这样剪枝,来年不但果少,而且结的果也小。”果农打量一下项秉筠老人,见老人身材高大,戴副眼镜,问:“你是搞农业的?” 项秉筠老人实话实说:“我搞了一辈子果树和育种。”“那你看该怎么剪,教教俺。”老人指着果农已经剪完的果树说:“这片果树你已经剪得差不多了,等明年秋后,剪枝时,我来给你剪。”
项秉筠老人是1957年中国农大畜牧专业毕业的。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军马场。在那里一干就是十几年。在军马场他对军马的改良,培育出了优良的军马。
70年代初他调到了开滦煤矿,他从畜牧专业改为果树,花卉,育种专业。在新的学科领域,他把在大学学过的知识,重新读了一遍,开始对果树的栽培,剪枝,嫁接进行研究。那几年,他经常吃住在潮湿的。
他在试验大棚里,仔细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他亲手给花受粉,亲手给果树嫁枝。在果树,花卉,育种等学科他又走出了成功的一步。他撰写的论文多次发表在《植物学》杂志《花卉与盆景》杂志和日本的《植物》杂志上。并引起了学术界和日本农业科学家的关注。
项秉筠老人在离休前,他是开滦煤矿唯一一个拥有畜牧专业,果树栽培专业,和花卉育种四个专业的高级专家。
到了第二年秋天,他骑自行车去了还乡河岸边。果农见项秉筠老人带着家具和干粮来为他的果树剪枝,高兴得跑回村里把全家里人都叫到了果园,跟老人学剪枝。上千棵果树,项秉筠老人手把手地指导剪枝,到下午全部剪完了。老人临走时,果农要了老人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到了来年,果树挂满了果实,给果农高兴得天天盼着果实快快成熟,好给老人送上头盆果。叫老人尝尝鲜。
项秉筠老人在上海照看孙子快二年了。我真想去上海看看他,哪怕在他身边照看照看他几天也行。因为项秉筠老人身体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等疾病。70岁的项秉筠老人,又有谁来照顾他呢。
063026河北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