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华茶类大观——红茶
(2011-02-05 14:32:42)
标签:
文化 |
红茶
红茶是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广东红碎茶】
广东红碎茶,产于广东省广州市及英德县等地,是红茶类佳品。
红碎茶系属19世纪末国外兴起的分级红茶。花色有:彩花澄毫、澄毫、彩花碎澄毫、碎澄毫、白毫、片茶、末茶。成品外形细碎,形成颗粒,重实匀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内质香气馥郁芬芳;汤色艳红带金圈,滋味浓强鲜爽,饮后回甘。冲泡时应将茶叶放于壶中,以沸水冲泡。
【贵州红碎茶】
贵州红碎茶,统称黔红。产于(晴隆县)花页、(罗甸县)上隆、(贵阳市)羊艾、(长顺县)广顺、(湄潭县)湄潭、(黎平县)桂花台等地茶场。
贵州红碎茶颗粒紧结匀整,色泽乌黑油润,净度好,香气鲜高带花香。滋味鲜浓,汤色红亮,叶底嫩匀。
【湖南红碎茶】
湖南红碎茶,产区分布娄底地区和邵阳市各县,以及安化、桃源、石门、桃江、平江、浏阳、长沙、江华、兰山等县。
湖南红碎茶外形颗粒、色泽及内质香气均较佳。
【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现产地仍以桐木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均有生产。
经过精心采摘制作的成品茶,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冲水后汤色艳红,经久耐泡,滋味醇厚,假桂元汤味,气味芬芳浓烈,以醇馥的烟香和桂元汤、蜜枣味为其主要品质特色。
【云南红茶】
云南红茶,简称滇红。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
滇红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工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雄壮、肥硕,色泽乌润,汤色鲜红,香气鲜浓,滋味醇厚,富有收敛性,叶底红润匀亮,金毫特显,毫色有淡黄、菊黄、金黄之分。
【宁红工夫】
采制工艺与茶质:每年于谷雨前采摘其初展一芽一叶,长度3厘米左右,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后初制成红毛茶;然后再筛分、抖切、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精制。成品茶分为特级与一至七级,共8个等级。特级宁红要求紧细多毫,锋苗毕露,乌黑油润,鲜嫩浓郁,鲜醇爽口,柔嫩多芽,汤色红艳。
【浮梁工夫红茶】
浮梁工夫红茶,简称浮红。因其产地景德镇古称浮梁,故此得名。该茶产于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采制工艺与浮红特色:优质工夫红茶,一般于谷雨前三、四天采摘一芽二、三叶。叶质柔嫩,色黄绿,茶芽挺显。成品分为精制工夫茶、碎茶、片茶、末茶等花色。正品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细,显毫有锋苗,色泽乌润;香气鲜甜如蜜糖,苹果滋味鲜醇,汤色红艳明亮。该茶具有止渴、消食、除痰、提神、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之功效。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黄山西南的安徽省祁门县。祁红是红茶中的佼佼者。
采制工艺:祁红于每年的清明前后至谷雨前开园采摘,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特级祁红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其制作分初制、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精制则将长、短、粗、细、轻、重、直、曲不一的毛茶,经筛分、整形,审评提选,分级归堆,为了提高干度,保持品质,便于贮藏和进一步发挥茶香,再行复火、拼配,成为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祁门红茶独具的特色是:外形条索紧细秀长,金黄芽毫显露,锋苗秀丽,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叶底鲜红明亮;香气芬芳,馥郁持久,假苹果与兰花香味。在国际市场上为誉为“祁门香”。
【宜宾早白尖工夫红茶】
宜宾早白尖工夫红茶,为川红珍品,由四川省宜宾茶厂生产。
早白尖工夫红茶,成品条索紧细,毫峰显露,色泽乌润,香气鲜嫩,滋味醇爽,汤色红这均匀。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东省品种特色的条型茶。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
制茶工艺及品质:茶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君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