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调控政策房价泡沫 |
6月中下旬,突然传来银行间缺钱的消息。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28%,而近年来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
“国家开始收紧流动性!”这是对银行钱荒最多的评论声音,有的说是开始全面清理“四万亿”后遗症,有的说是要治理经济虚胖,让钱回到实体经济,还有说是为了要捅破房地产泡沫,各种离奇的说法都有。股市的反应最为剧烈,连续大幅度跳水,而媒体也集中询问,在流动性收紧的条件下,下半年中国的房地产会不会掉头下下?房价泡沫会不会破?现在买房是不是风险很高?
似乎是又到要判断市场方向的时候?
记得3月底,地方“国五条”细则落地的前夕,我在广东省房协“2013年房地产市场景气分析会”上总的观点是“2013年房地产市场不悲观”,在地方“国五条”细则高举轻落之后,又把今年楼市的走向调整为“偏乐观”,因为落地后的政策其实是维稳为主,宏观经济面与货币信贷都还稳健。如果说,下半年的流动性环境出现变化,那确实还认真思考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因为这几年流动性的波动与楼市的波动关系密切。
首先,下半年国家会不会紧缩流动性?从目前环境看,这种机会几乎没有。为什么?收紧流动性只会是两种情况下进行:一是经济过热,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高企;一是物价上涨,CPI连续高涨。目前我们的经济处于弱反弹复苏中,一季度GDP只有7.7%,二季度不会高到哪里去,还可能继续走低,而固定资产投资1-5月只有20.4%,是近年较低水平。物价的上涨压力暂时还看不到,5月份CPI同比上涨2.1%(环比下降0.6%),与3.5%的物价调控调控比空间比较大。这两方面的情况说明,流动性不仅不会收紧,还可能适度放松,假如经济继续下行乏力的话。
央行已经澄清,银行钱是有的,它公告说,“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受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仍出现上升和波动。”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属于这两年来正常增速。1-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21万亿元,同比多增2792亿元。数据说明流动性正常。
有一种观点认为,收紧流动性可以刺破房地产泡沫,与去杠杆化一致。这种看法是一种幼稚的一厢情愿。我们决策层什么时候说过中国房地产有很大泡沫?说泡沫的,多是公知、所谓独立经济学家以及西方唱空中国派之流。泡沫怎么来的?投资投机炒作带来的,资金反复炒,买就是为了卖,不是为了住,击鼓传花,而且要命的是借助银行资金杠杆放大资金去炒,大量空置,最后价格泡沫就爆了。中国房地产的情况是这样的吗?完全不是(2006年9月我就写文章《广州目前房价泡沫不大》,以后多年都论述过泡沫问题)。现在限购,不能买多套房子;又限贷,没有了资金杠杆;二手市场频繁换手炒作的几乎绝迹,泡沫从何而来?我们只能说高房价,而很难说房价泡沫大。当然,相对于普通工薪层的收入,市区房价太高,租金回报率太低,由于交通和配套的原因,大家都愿意往高房价的市区挤,不大愿意住楼价不高的郊区远郊,所以,高房价其实是说市区高素质房子高房价,想想也是,大家都想买这种房子,而这种房子数量有限,能不高吗?
至于说,由于房地产这些年不断上涨,结果很多做实业的都跑来做房地产,实体经济就不行了,出现空心化,银行的钱也不进实体经济,所以要打压房地产,重振实体经济。这种观点其实也是站不住脚。很明显,哪个行业有市场,有需求,朝阳,就一定会吸引资本进入,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想要强行扭转资本流动方向很难,也不科学。中国正在进行的快速城市化,一定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保持房地产旺盛的需求,产业朝阳性质是必然,生硬打压,也难以扭转这个趋势。而且,是不是只有生产机器、汽车和电器才是实体经济,生产满足衣、食、行的商品才是实体经济?而生产满足住的需求的商品、生产房子就不是实体经济?是不是只有制造业才是实体经济?而服务业就不是实体经济?房子的生产链条那么长,买了房子需要消费的东西那么多,怎么就不是实体经济了?或许有人只看到房子本来5000元买来住,结果几年之后市场价值竟然值20000元,升值4倍,就断言生产房子不是实体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洲,似乎并没有把房地产业与制造业或者其他什么行业对立起来,反而视房地产走势为是否脱离金融海啸、经济衰退的重要指标。
实体经济这个概念其实是混乱的,至少逻辑上不清楚,比如说要扶持实体经济,那是指要扶持传统电器生产行业,还是指要扶持钢铁、汽车或制药一系列产业中的某个?如果某个行业已经成为夕阳行业,那么,经济转型的意思是将这个夕阳行业淘汰,或者利用新技术革命重新发展该行业,不是简单地让政府来扶持它。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资金怎敢轻易进入需求萎缩,产能过剩或者前途不明的产业?总之,不能把房地产业和实体经济完全对立起来,简单将两者归为水火不容。
其次,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是否还能保持目前成交相对比较活跃,价格稳中上升的走势?我的看法是,因为经济需要保温,流动性不可能收得太紧,房地产的政策难有实质性的新打压措施(房产税试点,很难对市场产生大的影响),开发企业的资金总体应会好过去年,房贷应该不会回到2011年底贷不到钱的情况,而且,政府也在说要支持合理的首套房需求,估计或有所行动吧,所以,现在来看,楼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转暖的行情,逆转的机会不大。鉴于一线城市基本都有限价措施,这一点会制约供求和价格,下半年它们量减价稳或者小升的机会更大些。楼价调整的机会,也应该会非常小。
不过,一线城市及少部分二线省会城市的土地市场二季度火爆的表现,下半年应该会有所收敛,毕竟完全乐观不断举牌孕育的风险会大于机会,谨慎乐观估计会是主流情绪,土地价格飚升的不利影响相信大家都会不乐意看见。
第三,下半年买房风险更大?虽然我认为这样的担心也是多余的,但毕竟很多人都怕自己是在楼市天花板的位置买楼。假如我们从中国城市化进程现在还是爬坡、广州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购买力强劲、供不应求、发展更快的角度看买房问题,简单说,买房自住,早买好过晚买,迟早还会升,这是这些年的基本经验。如果是买市区的优质房源,更是不用太担心;而买房投资,则要做好长期持有准备,从租金回报和升值空间两方面考虑。持有的时间长,才会有更大回报。自己的资金风险,远远高于楼市的价格波动风险。不过,什么时候是经济波动谷底、楼市阶段性底部,抄底,估计是神仙也会被难住的问题。
6月25日